一位来自河南,认证为“高中生物高级教师”的网友发文,称现在的教育已经到了摧残至极的地步了!
这位老师总结出了四点表现:
1.现在的教育培养的是做题机器,彻底沦为了应试教育。
2.考试难度加大,摧残学生的精神。
3.学习时间太长,违背生理需求。
4.内卷严重,学生精神问题凸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在质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1
疯狂的“内卷”:从小学开始,孩子就没有童年
“我儿子才三年级,每天作业写到晚上10点,周末还要上奥数、英语、编程……”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崩溃发文,“我们小时候放学还能玩,现在的孩子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这不是夸张。根据某教育机构调查,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2.5小时,初中生更是高达3.5小时以上。如果算上补习班、兴趣班,很多孩子的“学习时长”甚至超过成年人工作时间。
更可怕的是,这种高压已经从中学下沉到小学,甚至幼儿园。
幼儿园“幼小衔接”成常态:拼音、算术、英语……本该是玩乐的年纪,却早早被塞进“知识灌输”的流水线。
小学“题海战术”成标配:某重点小学教师透露,部分学校甚至要求一年级学生每天做100道口算题,“不做完不准放学”。
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教育部规定初中生睡眠应达9小时,但现实是,超过80%的初中生睡眠不足7小时。
可这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昏昏欲睡,眼神空洞。
“这不是教育,这是折磨。”李老师痛心地说。
一位心理医生坦言:“我接诊的抑郁症孩子,最小的才8岁。”
“我带的毕业班,40个学生,10个在吃抗抑郁药。”
李老师记得一个女孩,成绩一直年级前五,却在高考前一个月崩溃了。
“老师,我真的撑不住了……我每天做梦都在考试,我怕考不好,爸妈会不要我。”
这个女孩最终去了985大学,可李老师说:“她眼里的光,早就熄灭了。”
“我们用12年的苦读,换来的可能只是一张抑郁症诊断书。”
2
“现在的教育,只剩下一个目标——分数。”
李老师说,她最痛心的不是学生考不好,而是他们早已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以前的学生会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只问‘考不考’。”
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不得不“填鸭式”教学,学生机械地背诵、刷题,却从不思考知识的意义。
更可怕的是,人格教育被彻底忽视。
李老师曾亲眼目睹: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同桌“打扰”他学习,竟在课堂上当众辱骂对方。而家长知道后,第一反应是:“别管这些小事,别影响成绩!”
“我们培养了一群高分的‘考试机器’,却丢掉了最基本的人性。”
3
而现在的老师,早已不是“灵魂工程师”,而是“流水线上的监工”。
“学校要升学率,家长要分数,我们只能逼学生刷题。”
教案是固定的,课堂是模式化的,甚至连“启发式教学”都成了表演——因为真正的高考,根本不考“思考”,只考“熟练度”。
“我们培养的不是人才,是‘答题机器’。”
更可怕的是,“差生”被放弃,“优生”被压榨。
成绩差的学生,老师没精力管;成绩好的学生,则被无限加码,直到心理崩溃。
很多人骂教育制度,可李老师说,家长才是最大的推手。
“每次开家长会,家长问的第一句话永远是——‘我孩子排名多少?能不能考上985?’”
没人关心孩子快不快乐,没人问“你喜欢学什么”。
“现在的家长,自己焦虑,就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而社会呢?更是火上浇油。
招聘单位只看学历,培训机构疯狂制造焦虑,短视频里全是“5岁背唐诗300首”“8岁拿下钢琴十级”的神童……
“整个社会,都在逼孩子‘早熟’,却没人教他们怎么‘成人’。”
4
“我也不想逼孩子,可别人都在学,我们不学就落后了。”——一位小升初家长
教育的畸形竞争,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的集体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像魔咒一样笼罩着每一个家庭。于是,家长们疯狂报班、买学区房、托关系进名校,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为孩子的“升学简历”做准备。
但这样的“军备竞赛”,真的有意义吗?
一位从事教育研究多年的专家指出:“很多家长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拼命补课、刷题,孩子就一定能成功。但实际上,过度培训只会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更讽刺的是,很多家长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却无法停下脚步,因为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你不卷,别人在卷,你敢放松吗?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焦虑驱使下,家长们疯狂报班、买习题、请家教,甚至形成了“军备竞赛”般的教育内卷。
补习班费用堪比房贷:一线城市家庭每年在孩子补习上的支出普遍超过5万元,部分家庭甚至高达10万以上。
家长群变成“压力群”:老师发一条消息,几十个家长秒回“收到”,生怕错过任何“重要通知”。
“隐形贫困”家庭激增:表面光鲜的中产家庭,实际收入大半砸进教育,不敢旅游、不敢消费,只为孩子能“考上好学校”。
一位妈妈含泪说:“我知道孩子累,但我不敢停,停了就被甩开了……”
5
面对如今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教育,本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点燃学生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是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现实的浪潮中,我们似乎渐渐迷失了方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然而,今天的教育,却像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吞噬着孩子的快乐、家长的理智、教师的理想。
是该停下来想想了——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
是只会考试的机器,还是真正有思想、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人?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转发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