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和老俞分开后,作家也站队了?今天老赵看到这样的观点,博主以近期阿来老师“要读者,不要粉丝”为引作的一期短片。
他说董宇辉在老东家时,老俞曾和他一起访谈过不少作家,如今两人分开,作家们似乎也有了“站队”倾向:
梁晓声、莫言、余华、麦家等被归为董宇辉阵营;阿来、毕淑敏、蔡崇达等人则被认为站到老俞一方。
在《人民文学》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时,梁晓声曾对董宇辉说:“宇辉,你只要有需要,提前3天和我打招呼,我随叫随到,我会把老莫和施战军一同叫上。”
4月在浙江行湖州莫干山竹林旁,麦家老师也感慨道:“你(宇辉)那么忙,大家都想消费你,你还年年来江南看我,说明你心中有作家、有文人、有高尚的追求。”
近期,阿来在澎湃新闻“花边文学”的采访里,受记者引导,对“文学需要读者而非粉丝”的说法表示赞同,此事引发诸多争议,支持与反对之声相互交织。
有人翻出数据对比。
2022年11月26日,阿来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和董宇辉、老俞对谈《尘埃落定》,两小时售出8万册,直播后一周内全网销量突破15万册;
2025年3月12日,他携带新作《大河源》做客老俞直播间,访谈当天仅售出487本,一周后全网累计销量约800本。
两次直播唯一的不同,便是后者缺了董宇辉。
于是,有人议论道,阿来强调“文学需要读者,而非粉丝”,或许是由于销量落差过大而心理失衡。
老赵认为,读者与粉丝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二者本就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读者可能因喜爱成为粉丝,粉丝也可能因深入阅读成为真正的读者。
作家本就不该陷入“站队”的是非中,正如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文学无国界”,作家更应超越阵营之分。
麦家老师曾说:“真正的文学,永远在寻找它的读者,就像星星在寻找仰望的眼睛。”
老赵深以为然。作家的重心应当放在作品本身,而非卷入外界的纷纷扰扰。
一旦陷入“站队”,便可能失去扎根生活的土壤,失去与人间烟火的联结。
毕竟,文学的价值不在于依附流量或选择阵营,而在于能否穿过时光,在读者心中留下真实的共鸣。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记住的应是文字里的故事与哲思,而非任何一场风波中的立场选择。这,才是对文学最本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