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从来不缺少皮相精致、人气火热的女明星。
但社会和观众真正需要的是德艺双馨的从业者。
倘若明星失了德行,甚至触及法律底线,无论曾经多么红极一时,都会转眼沦为过眼云烟。
下面这三位曾被《人民日报》等官媒点名批评的女明星,便是最值得警惕的教训。
范冰冰曾经是内娱女明星中当之无愧的“颜霸”。
因为一张天姿国色、宜古宜今的脸,她刚出道时起点非常高。
而且一路得到不少娱乐圈内重量级人物的看好。
言情作家琼瑶、“内地第一经纪人”王京花、香港大导演洪金宝都曾把范冰冰当做宝贝演员力捧。
而范冰冰也的确不负众望。
从《还珠》里跟在赵薇、林心如身后亦步亦趋的演绿叶,到进军好莱坞逆袭成为“国际范”。
她只花了不到十年。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冰冰又在镜头前吐露金句:
“我不嫁豪门,因为我就是豪门”。
这副霸气飒爽的姿态深得粉丝喜爱,从此范冰冰又得了个“范爷”的名号。
可惜范冰冰虽然把话说的如此漂亮。
但她所谓的“自成豪门”可不是靠规规矩矩的打拼事业做到的。
时间来到2018年。
范冰冰被媒体曝光她在拍戏时用拆分合同的方式逃税,消息一出震动了大半个演艺圈。
相关部门火速介入了调查,而核实结果让网友们愈发震惊。
原来,范冰冰不但的确是个玩转“阴阳合同”的高手,而且她名下的公司也存在严重的偷税现象。
最终,范冰冰被追缴税款8亿多元。
看着这让人咋舌的数字,网友们终于忍不住惊呼:
“原来范冰冰口中的‘豪门’是靠这种手段‘偷’来的。”
在劣迹曝光后,范冰冰终于低下头来写了一封道歉信。
可无论道歉的态度多么诚恳,她的观众缘和口碑终究跌落到了谷底。
从此国内娱乐圈再也没了她的栖身之地。
许多官媒也纷纷下场对这一事件做出评论,比如《人民日报》发文中提到:
“范冰冰“阴阳合同”案:法律面前没有例外”。
“如果高收入者反而偷逃税款,挑战法律底线,最终也必然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谓是一针见血。
选秀节目《快乐女声》曾经捧红过不少实力唱将。
但曾轶可当年红的却有点取巧。
论及唱功,她明显不如其他选手扎实,走调破音更是常有的事。
可最后她却因为个人风格鲜明的“绵羊音”唱腔得到了网友们的格外关注。
幸运的拿到了2009届《快女》全国前十名的好成绩。
她当时的人气和风头甚至并不逊色于同届冠军江映蓉。
对于曾轶可而言,这本来是件好事。
可福兮祸之所倚。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粉丝盲目的追捧声中,她竟然也真的慢慢膨胀了起来。
甚至出门在外时也开始耍起了“大明星的特权”。
2019年6月的一天,曾轶可来到首都机场过安检。
按理来说,过安检时要脱帽、摘口罩,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但曾轶可却非要搞特殊。
面对安检人员的要求,她不为所动,始终牢牢的把帽子“焊”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非但如此,她还对工作人员趾高气扬的爆出了粗话,这下子终于把民警也给招来了。
看到民警到场,曾轶可这才勉强压住了自己的气焰。
但她也并未罢休,反而拿出手机对着执法人员一同狂拍。
随后,曾轶可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发到了社交平台。
然后写了一篇“颠倒黑白”的长文,将事情的经过说成是工作人员“蛮不讲理,私用职权”。
曾轶可的举动不但歪曲了事实,而且险些引导自己的粉丝酿成一场对工作人员的“网暴”。
好在警方很快做出通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还原。
这才还了工作人员一个清白,也让大家看清了曾轶可的本来面目。
经过这次风波之后,曾轶可的口碑跌落到了谷底,她后续的不少音乐活动惨遭主办方取消。
《人民日报》等官媒也对曾轶可做出点名批评:
“过边检不是走红毯,法治面前没有明星通道。”
这番提醒。
也算是给那些自我膨胀、事事要求特权的艺人们最好的忠告。
在90后小花中,袁冰妍原本是最受观众看好的存在。
她凭借娇美的相貌和自然的演技,塑造过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
像是《琉璃》中的“褚璇玑”便曾把她的人气推上了巅峰。
可惜的是,就在袁冰妍的发展一帆风顺的时候,她却做出了最昏头和无可救药的举动。
那就是逃税。
时间来到2022年7月,袁冰妍关联的公司被检查出逃税行为。
而且涉及金额不小,最后被罚款将近百万元。
袁冰妍的粉丝曾找理由为她开脱。
表示“公司犯错,未必与艺人有关”。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名为“重庆丽妍文化传媒”的公司十分特殊。
整个公司旗下只有袁冰妍一位艺人。
随后又有神通广大的网友扒出,袁冰妍还持有这家公司百分百的股份。
调查到了这个程度,袁冰妍已经是难辞其咎,根本不值得惋惜。
随后《人民日报》将事情经过全部公示,并且点明了袁冰妍的名字。
从这一刻起,袁冰妍原本辉煌的星途便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时至今日她仍然是一副翻身无望的状态。
结语
这几位明星的经历再次印证了娱乐圈的红气的确是把“双刃剑”。
倘若身处其中的明星不能保持初心、戒除骄躁和膨胀。
就有很大的可能行差踏错,终于落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希望明星艺人们都能吸取惨痛的前车之鉴,领悟德在艺先的道理。
做好公众人物的榜样,为社会带来一些正能量,这样才能红的长久、红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