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25年民勤县在防沙治沙工作上持续发力,依托“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多举措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四月的民勤县四方墩生态林基地,春风轻拂,带来丝丝暖意。虽已进入春季造林收尾阶段,但志愿者和治沙工人们热情高涨。在林草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覆土保墒、补植补栽、抚育补水等工作。铁锹翻动着沙地,志愿者们将一锹锹土覆盖在树苗根部,确保每一棵梭梭苗都能稳固扎根。水管在人群中传递,清澈的水滋润着干涸的沙地,为新栽的树苗送去生命之源。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连片的梭梭苗正在沙海中轻轻摇曳,展现出蓬勃生机。
马俊河指导志愿者栽植梭梭 王希丽 摄
“我们在互联网上发起了‘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民勤种梭梭、红柳、花棒等沙生植物,筑牢环绿洲锁边林带,保护下方农田和村庄,让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马俊河说。
每年春秋季,民勤县开展大规模义务压沙造林行动,用“寸草遮丈风”的执着,迎沙而战、缚沙成林,始终以点点新绿连缀成网,绘就“黄沙披绿裳”的生态画卷,形成“勤朴坚韧、不畏艰辛、众志成城、久久为功”民勤防沙治沙精神。
“据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民勤县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14年减少50.93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1.06万亩,荒漠化土地占比由90.34%下降到88.18%,沙化土地面积占比由75.81%下降到75.57%,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高峰说。
近年来,民勤县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重点突破、规模推进,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以深化拓展“人人上、代代传、步步走、苦苦干”的防沙治沙“民勤模式”,按照“东拓阵地、西筑堡垒、南护水源、北锁风口、中保绿洲”治理思路,认真实施“五大工程”,打好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民勤阻击战,着力构建“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生态建设体系。
连片的梭梭林
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兵彦说:“截至目前,民勤县‘三北’六期工程各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人工造林13.13万亩、封沙育林草3万亩、退化林修复13.6万亩、草原综合治理11万亩,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有力有序推进中。”
民勤县依托国家生态重点项目,扎实实施“三北”、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化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青土湖、沙咀墩、老虎口、龙王庙、西大河等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至目前,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2025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3.35万亩,工程固沙12.6万亩,封沙育林草3万亩,退化林修复9.6万亩,草原综合治理14.8万亩,环绿洲锁边林带闭环为合,甘蒙联合治沙取得实质性进展。
“民勤县加快实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实施好绿洲锁边林带工程、青土湖生态屏障守卫工程、甘蒙边界联防联治工程、民勤绿洲内部的提质增效工程、生态用水保障工程五大工程,精心构筑三道防线,打造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为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贡献‘民勤智慧’。”赵兵彦说。(王希丽 张小芳)
编辑:周旦
审校:李筱
责任编辑:闫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