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1日讯 技术的更迭往往伴随着行业的洗牌与话语权转移,半导体行业也不例外。

A股财报季尘埃落定,半导体行业主要玩家基本都交出了一季度答卷。一个个业绩数字背后,是技术创新与市场选择的双重“淘汰制”:在上一轮行业上行周期中呼风唤雨的龙头公司们,开始遭遇阵痛期,与此同时,由AI衍生而来的热潮,正捧出新一批新贵。

总市值超过100亿的半导体行业公司中,有13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不乏格科微、卓胜微、斯达半导等熟悉的名字。


所处细分领域不同,这些公司给出的业绩下滑理由也不尽相同。

例如射频芯片龙头卓胜微给出的原因包括季节规律等因素影响营收,产线产能爬坡初期成本高、折旧费用增加、竞争激烈影响毛利率;

功率半导体龙头斯达半导表示主要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加大;

安防芯片供应商富瀚微则将业绩下滑归结为下游主要客户策略性库存控制,导致季度提货节奏放缓。

而在净利润增幅前十的榜单上,AI明显已成为了最关键的催化剂——从恒玄科技、寒武纪、瑞芯微到澜起科技、思瑞浦、赛微电子,无一不是搭上了这趟东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已有了“寒王”之称的寒武纪,如今其总市值站上4200亿元,成为A股市值前三十名中,除中芯国际之外唯一一家半导体公司。

其一季度营收暴增4230%,净利润增超256%,而在过去8年间,其一直没有摆脱亏损泥沼。寒武纪将该季度“反季节性创新高”的表现,归因于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AI应用落地,带动收入大增。

恒玄科技和瑞芯微则都显著收益与AI端侧的需求爆发。前者表示,一方面智能可穿戴市场持续增长,国补明显提振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公司智能手表芯片销售占比提升,且销售均价同比上涨;后者则指出AIoT市场增长迅猛,DeepSeek等国内大模型技术开源,为边缘和端侧AIoT带来全新机遇。

至于占据净利润增速榜第一的士兰微,则显得没那么“AI+”。作为功率半导体巨头,士兰微一季度扭亏为盈,其表示,年初以来面对国家政策拉动、芯片国产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公司持续加大对大型白电、通讯、工业、新能源、汽车等市场的拓展力度,同时规模优势显现,产品综合毛利率明显回升。

而之前正是通讯、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旺盛需求,在上一轮半导体热潮中托举起了斯达半导、卓胜微等一众行业龙头。但即便手握技术和产线,占据规模化生产优势,龙头如它们,当下也没有逃过周期影响和行业竞争压力。

一面是卓胜微一季报中,由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导致资产减值损失约5580万元,损失规模同比扩大4888.88%,外界猜测公司存在存货积压或产品滞销情况;另一面是寒武纪一季度末存货27.55亿元,较2024年年末的17.74亿元大幅提升,同期预付账款9.73亿元,较2024年年末的7.74亿元同样大幅提升,被分析师解读为验证公司需求端景气度以及自身供应链韧性,AI芯片业务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两边数据形成的残酷对照背后,卓胜微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产能爬坡的阵痛,更是5G换机潮退却后,消费电子市场增长逻辑的转变。

上一轮是通讯、工业、新能源、汽车,这一轮是AI,下一轮半导体的增长引擎又会是什么?

这是留给芯片厂商们的问题,毕竟在这个技术为主导的领域,没有永恒的霸主,只有持续进化的生存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