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频繁交火之际,中国不能再眼看着事情进一步闹大了。

5月7日凌晨,印度水利部门在未发布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开启查谟水坝全部12道泄洪闸,每秒3800立方米的洪峰直扑下游巴控克什米尔。卫星监测数据显示,此举导致巴方苏特尔莱季河流域36小时内水位暴涨8.2米,冲毁14座桥梁及2300公顷农田,直接瘫痪该地区80%的农业灌溉与水力发电系统。巴水利部长紧急召开记者会,揭露印方蓄意将水利设施武器化的行径,指控其发动"21世纪首场水文恐怖袭击"。


正当国际社会聚焦水危机时,俾路支省的安全警报骤然拉响。5月9日,载有巴陆军第12师指挥官的护卫车队在奎达市遭遇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10名军人死亡。袭击者使用的C4炸药残留物中检测出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实验室(DRDO)的特有化学标记,这与2023年印度向阿富汗坎大哈运输的军火批次特征完全吻合。

更关键的是,俾路支解放军(BLA)在加密通讯平台发布的袭击声明中,意外曝光了与印度调查分析局(RAW)的资金往来账目——过去三个月内,通过迪拜空壳公司转账的480万美元,最终流向该组织在托博特山区的训练营地。


这场看似偶然的恐怖袭击,实则是印度"混合战争"策略的精密模块。RAW特别行动处解密文件显示,其代号"沙漠之狐"的渗透计划已运作七年,通过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设立协调中心,向俾路支分离势力输送包括卫星通讯设备、反坦克导弹在内的战略物资。

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资金链直通总理府内阁秘书处的"特别项目"预算,2025年度拨款较去年激增270%,印证了莫迪政府将代理人战争纳入国家战略层级的决策转向。这种非对称战术的升级,使得南亚安全局势正从传统军事对抗,滑向更危险的多维度复合型危机。

南亚地缘博弈正步入危险的"镜像对抗"模式。印度内阁秘书处解密文件显示,其直属的特别安全小组(SSC)通过加密通讯频道"深网-7",向俾路支解放军(BLA)传输了5月袭击的精确坐标和军火补给路线。

该小组的决策链条完全绕开常规情报体系,由总理府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直接签发行动指令,这种垂直指挥结构意味着莫迪本人实质上已成为代理人战争的"总设计师"。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的反制预案显示,其已锁定印度东北部6个分离主义组织,计划通过缅甸若开邦的中间站输送便携式防空导弹,这种"非对称报复"可能引发印度阿萨姆邦与曼尼普尔邦的连锁动荡。


更值得警惕的是战略外溢效应。印度RAW部门被曝在坎大哈设立"阿富汗工作站",通过加密货币向巴塔利班(TTP)转移价值1200万美元的比特币,用于在开伯尔山口建立针对巴基斯坦的袭扰基地。

作为回应,巴方启动"西线防御计划",向中国采购的HQ-9BE防空系统已部署在白沙瓦空军基地,其200公里的防控半径足以覆盖阿富汗东部空域。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有责任的大国,也不能看着南亚局势继续恶化。要知道,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也必须维护。因此,在当前局势下,中国很可能针对南亚局势发起新一轮的反恐作战演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