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狭长形状的甘肃省十分显眼。甘肃省版图的形状如同一把“玉如意”,东北端“伸出一只脚”将平凉与庆阳踢入陕西省的怀抱。虽然平凉、庆阳的民俗和方言与关中地区相近,但是行政区划却始终归属甘肃。



为什么甘肃省的版图形状如此特殊?平凉和庆阳为何不直接划到陕西省呢?



甘肃省:三大高原交汇的西北走廊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带。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蒙古国接壤,是中原地区通往中亚的陆路走廊。全省总面积约42.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458.34万人。



甘肃省内祁连山、阿尔金山、六盘山、秦岭等山脉纵横交错,其中祁连山脉是省内最重要的山脉之一。祁连山脉位于甘肃省西部与青海省的交界处,是青藏高原北缘的巨型山脉。西起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当金山口,东至天祝藏族自治县马雅雪山。纵贯河西走廊南侧,北坡形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是整个河西走廊文明的支撑。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著名的内陆盆地,由一系列平原与戈壁组成。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脉与北山山地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祁连山脉冰川融水形成武威、张掖、酒泉三大核心绿洲,虽仅占河西走廊总面积的4.5%,但是却承载来了90%的人口与农业活动。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张掖绿洲面积最大,有着“塞上江南”之称。



对于甘肃省的行政划分,酒泉、张掖、武威三市串联绿洲与敦煌奠定西北行政框架。但是东部的平凉、庆阳与陕西省接壤,还保留着黄土高原传统农耕习惯,为何会被划分到甘肃省?



陇东地区属性与政治军事考量

陇东地区与陕西存在天然联系,两地与陕北延安、关中平原共享黄土高原地理单元,方言与民俗也更加接近。而且泾河自庆阳发源,在流经平凉后汇入关中渭河,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水系网络。



陇东地区的平凉、庆阳与陕西省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在元朝以前平凉、庆阳与陕西长期同属一个行政体系。元朝的陕西行省涵盖了当今陕西省全境、甘肃省东部和宁夏部分区域,明朝陕甘合并为“陕西布政使司”且陇东地区仍属陕西范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将陕甘分治,平凉、庆阳被划入甘肃省管辖。



清朝的行政区划调整暗含战略意图,将平凉、庆阳从陕西划归甘肃,核心目的是削弱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关中平原自古便是“四塞之地”,可依托萧关、陇山等地形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陇东划归甘肃后关中平原西北方形成“门户洞开”的格局,防止地方势力凭借完整地理单元形成割据。陇东地区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向甘肃中西部及新疆输送粮食的职能,划归甘肃可使陇东成为支撑西北边疆发展的战略支点。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对省界进行了微调,但还是维持了清代的划分框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