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已经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常用药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咪唑类、氰烯菌酯类杀菌剂,但长期单一使用这些药剂,防治效果也在逐年下降,今天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些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除了单剂,还有许多不错的复配制剂配方。
一、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
1、戊唑醇
戊唑醇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能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使病菌死亡,能有效防治小麦的多种病害,小麦赤霉病对其抗性低,防治效果较好。
使用方法: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亩可用15-25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兑水25-30公斤,均匀喷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出现药害,抑制小麦生长、降低小麦品质,使用时应按照厂家推荐剂量,还可与吡唑醚菌酯、咪鲜胺、肟菌酯、丙硫菌唑等进行混配,这样既可以减少戊唑醇的用量,又不会影响病害的防治效果,还能相互增效,减小抗性的产生。
2、丙硫菌唑
丙硫菌唑是一种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它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如锈病、白粉病等,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优异。
使用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可用30%丙硫菌唑悬浮剂40-45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3、己唑醇
己唑醇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使用方法:可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每亩可用5%己唑醇悬浮剂100-15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二、常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1、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它主要通过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多菌灵对多种作物的多种真菌病害,如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白粉病等,都有防治效果,也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使用时最好选择复配制剂,如氟环·多菌灵、戊唑·多菌灵等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一般在小麦齐穗至盛花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量30-40公斤,重病区需在第一次用药后7-10天再喷一次。
2、甲基硫菌灵
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它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进而抑制真菌生长繁殖,对多种作物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防治作用。
使用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液量40-50公斤,根据病情可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喷一次。
三、其他常用的杀菌剂
1、咪鲜胺
咪鲜胺是一种咪唑类杀菌剂,具有一定的内吸性,能快速被植物吸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细胞壁受到干扰,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咪鲜胺对多种作物的炭疽病、叶斑病、疮痂病等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于水果、蔬菜等作物的保鲜和病害防治,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使小麦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使用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可用25%咪鲜胺乳油60-1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2、氰烯菌酯
氰烯菌酯是一种新型的仿生类杀菌剂。它的作用机制独特,主要是通过抑制病菌的黑色素合成,从而影响病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能力。
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等多种作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已对多菌灵等传统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有特效,且对环境友好。
使用方法: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每亩可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3、氟唑菌酰羟胺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吡唑酰胺类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病原菌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阻碍其能量代谢,进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具有杀菌活性高、广谱、低毒、对环境安全、药效持久稳定等特点。
氟唑菌酰羟胺可用于防治谷物、玉米、大豆、油菜、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防治白粉病、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赤霉病、菌核病等病害,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显著,还能改善小麦品质。
使用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可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4、戊唑·咪鲜胺
由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而成的杀菌剂,二者复配后,兼具二者的优点,既具有戊唑醇的内吸性和长效性,又有咪鲜胺的快速杀菌作用,杀菌谱更广,能有效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比如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蔬菜炭疽病、香蕉叶斑病等。
同时,复配制剂还兼具了戊唑醇的长效性和咪鲜胺的高效性,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使用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可用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5-35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5、戊唑・多菌灵
由戊唑醇和多菌灵复配而成。戊唑醇是三唑类杀菌剂,能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内吸性,持效期长。多菌灵是广谱性杀菌剂,干扰病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二者复配扩大了杀菌谱,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用8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45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6、氰烯·戊唑醇
氰烯菌酯和戊唑醇的复配制剂,结合了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特效性和戊唑醇的广谱杀菌性及内吸性,具有预防、治疗、修复、铲除等功能,还能调节植物生理生长,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效,防病增产,提高小麦品质。
使用方法: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重点对准植株上部特别是穗部。若施药后8小时内遇雨,应在晴天补防1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赤霉病病菌可能存在差异,对药剂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防治效果。同时,为了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仅限粉丝,可享内购优惠,点上面卡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