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以其独特的向光性闻名,在它的茎顶端的生长区含有对蓝光敏感的受体蛋白。当阳光方向改变时,受体会触发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使茎杆背光侧细胞加速伸长,从而推动花盘缓慢转动。这一现象在花蕾期最为显著,而成熟后花盘因木质化固定。
1、生物性状
(1)根
向日葵的根系呈现深主根与密集侧根的组合,主根可下探2-3米以获取深层水分,侧根则水平扩展达1.5米,形成高效吸收网络。这种结构使向日葵具备较强抗旱能力,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仍能存活。根系还会分泌苯丙烷类化合物,抑制杂草生长。
(2)花
向日葵的花盘并非单朵花,而是由800-2000朵管状小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外围黄色"花瓣"实为不育的舌状花,用于吸引传粉者;内部褐色部分则是可育的管状花,每朵管状花含5枚融合雄蕊和1枚雌蕊,通过"弹粉机制"在昆虫触碰时释放花粉,完成异花授粉。
(3)种子
向日葵的种子发育过程中,花托会合成独有的大丽花酸,这种有机酸能螯合土壤重金属,使向日葵成为具有修复污染土地的植物。
成熟种子含油量高达40-50%,其中亚油酸占比60%,维生素E含量是小麦胚芽的3倍,因此,向日葵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葵花籽也成为大家喜欢的休闲零食。
2、生长习性
向日葵的生长周期可分为萌芽期、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1)温度
在日均温度达到8-10℃时,种子开始萌发,其胚根会率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幼苗期对低温敏感,当遭遇4℃以下低温时,会出现紫化现象,这是花青素积累的应激反应。当遭遇持续高温时,花盘会自动调整角度,使受光面与太阳光线呈45°夹角,避免高温灼伤种子。
(2)光照
这种植物具有典型的短日照特性,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会延迟开花。但在花盘形成阶段,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小花分化,理想条件下每平方厘米花盘可分化12-15朵管状花。开花时,外围舌状花先展开,内部管状花按从外向内、从下向上的顺序次第开放,整个花期持续7-10天。
(3)土壤
向日葵对土壤适应性极强,在pH值5.5-8.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佳。其根系能主动分泌有机酸中和盐分,耐盐碱特性尤为突出。在干旱条件下,叶片气孔会调节开闭节奏,将蒸腾效率控制在玉米的1/3左右。
(4)水分
向日葵虽然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在幼苗期和花盘形成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根系发育和花芽分化。夏季高温时,若长期缺水,会导致叶片萎蔫、生长迟缓,甚至影响籽粒饱满度。因此,在干旱季节应适时灌溉,但也要避免积水,否则容易引发根部病害。
(5)肥料
向日葵对氮、磷、钾的需求较为均衡。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但过量会导致植株徒长,延迟开花;磷肥有助于根系发育和花芽形成;钾肥则能增强抗逆性,提高籽粒品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或堆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供长效养分。追肥可在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分次进行,结合中耕松土,提高肥料利用率。
现蕾期是向日葵生长最旺盛的阶段,茎秆每天可伸长5-8厘米,此时对磷钾肥的需求量激增。向日葵对微量元素如硼、锌等也有一定需求,缺硼可能导致花盘发育不良,空壳率增加。因此,在土壤贫瘠的地区,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3、种植技术
(1)播种
在种植向日葵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至关重要。春季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可兼顾通风透光与机械化作业。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过深易导致出苗不齐。播种前用50℃温水浸种4小时,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15%以上。
(2)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需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在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强抗逆性。针对常见的向日葵螟,可在现蕾期悬挂性诱剂诱捕器,每亩设置3-5个,能减少幼虫蛀食率60%。当株高达到40厘米时进行中耕培土,既能抑制杂草又可增强抗倒伏能力。此时追施硫酸钾每亩15公斤,可显著增加花盘直径。
(3)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上,现蕾至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采用滴灌技术配合水肥一体化,将氮磷钾比例调整为1:0.5:1.2,可使籽实饱满度提高20%。值得注意的是,在花盘形成阶段叶面喷施硼肥,能减少空壳率并促进油脂合成。当花盘背面变黄、舌状花凋谢时即进入生理成熟期,此时要控制灌溉以防霉变。
4、病虫草害及防治
向日葵常见的病害有菌核病、锈病等, 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向日葵螟等及地下害虫,防治时除了药剂防治以外,还可结合农业措施与生物防治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1)菌核病
菌核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真菌病害,初期在茎基部形成水渍状褐斑,后期产生黑色菌核。防治上可采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同时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油菜、大豆等寄主作物连作。
(2)锈病
锈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叶片出现橙黄色夏孢子堆。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配合摘除病叶集中销毁。
(3)蚜虫
蚜虫群集在嫩梢吸食汁液,可悬挂银色反光膜驱避,严重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注意避开盛花期以免伤害访花昆虫。
(4)向日葵螟
向日葵螟,可在幼虫孵化盛期释放赤眼蜂,每亩设置5个放蜂点,寄生率可达70%以上,也可使用性诱剂。
(5)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蛴螬等会啃食向日葵根系,可在播种前用4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种比1:100),或在田间设置糖醋液诱杀成虫。
(6)列当
对于近年多发的向日葵列当,这种寄生性杂草会附着在根部抢夺养分,需选用抗列当品种,并在列当开花前人工拔除。
(7)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方面,种植诱集植物如茼蒿可吸引天敌昆虫;喷施1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既能抑制病原菌又能促进生长。物理防治中,花期覆盖防虫网阻隔成虫产卵,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对夜行性害虫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
特别要注意花期用药安全,优先选择短残留期的生物农药,并在清晨或傍晚施药,最大限度保护传粉昆虫。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深耕翻土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降低虫卵及病原菌的基数。
5、收获及储存
(1)收获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要求花盘含水量降至18%以下,联合收割机应将滚筒转速调至400-500转/分钟,避免籽粒破损。
(2)储存前需将种子含水量干燥至9%以下,采用低温密闭储藏可保持发芽率3年以上。对于油用品种,收获后7天内进行压榨能最大限度保留维生素E活性。
【声明】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