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仪征市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工作新思路,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品牌为目标、人文特色为载体,积极推进全市儿童友好城区(社区)建设。全市建成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街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公园等各类建设单元13个,仪征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妇保院评审。

实现公共服务友好

擦亮温情优质服务品牌

一是建设托育公共服务体系。2024年,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展集中培训3次,亲子活动1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进行“医育结合”签约22家。全市范围内可提供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各类机构共48家,其中幼儿园托班32家、校外培训机构托班16家,每千人口托位数为4.62个。共有45家托育机构完成备案,备案率93.75%。办好省政府“普惠托育”民生实事和市政府民生幸福工程“幼有善育”项目,推进“一镇园区一普惠一公办”建设,2024年全市新建成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个、市级5个。


二是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严格规范幼儿园招生、收费和办园行为,全市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100%。建成振兴幼儿园新校区、曹山幼儿园、优诗美地幼儿园、真州镇幼儿园,全市就读省市优质园幼儿比例97.7%,就读普惠园幼儿比例95.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率90.6%,位居扬州各县市区第一。实验小学东区校、育才小学北区校、都会小学新校区等项目先后建成投用。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全市初中升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8%。

深耕权利保障友好

织密儿童权益保障网络

一是保护特殊群体发展权益。建成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4个,形成特殊教育“1+X”(特教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格局。建成省级“儿童关爱之家”3个,仪征市级“留守儿童关爱之家”覆盖率100%。切实用好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功立项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建设项目3个。保障特殊教育群体受教育权利,盲聋哑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二是加强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强化全市校园安全防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全面设立“护学岗”,警务室覆盖率100%。进一步规范食堂食材采购管理,严禁“预制菜”进入校园。建立对学生实施欺凌、性侵害、性骚扰行为的“零容忍”处理机制和受伤害学生的关爱帮扶机制,进一步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儿童防性侵课程纳入全市各小学教学计划。持续发动52名“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开设“女童保护”课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儿童性侵事件的发生。

三是强化未成人犯罪打击治理。2023年以来依法查处性侵儿童案件20起,抓获犯罪嫌疑21人。依托市公安局数据赋能实战中心,深入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按照“打击一批、震慑一批、挽救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外地警方线索互通、风险联排、人员联控,重拳打击外地未成年人流窜犯罪。

立足成长环境友好

打造儿童友好幸福场景

一是实施生命健康关爱行动。全市学校均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79人,“一生一档”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精准排查学生心理健康特别关爱对象103人,开展心理辅导3.8万场次。会同公安部门将10名特殊青少年送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全市学校均成立家长学校及家委会,定期组织开展家校活动。


二是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统筹调控各学段学生家庭作业总量和时长,严控考试次数。全市71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仅保留完成“营转非”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4家,压减率94.4%。2021年秋学期起,推行“5+2”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8%,实现义务教育学校100%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100%全覆盖。依托全市10所成教中心校资源,累计为留守儿童等群体开设免费课程3000余节,受益学生1500余人次。


三是持续打造儿童友好街区。参照优诗美地幼儿园周边区域“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成功经验,对建安幼儿园周边区域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对周边区域交通设施进行精细化提升和适儿化改造,去年在建安幼儿园周边增设接送学生限时停车泊位21个,黄色网格线48米、反光彩色斑马线325平米、儿童友好公交停靠区域地面标线45米,“儿童友好谨慎驾驶”停车让行线19.6平米,地面设置“儿童友好”蓝色字体60个,增设“儿童友好”标识牌2块,针对周边道路标线磨损,进行复线优化,施划白色边线1012米,中心黄线254米。


下一步,仪征市将继续立足于儿童需求、着眼于儿童发展,遵循儿童优先理念,不断完善儿童友好城区(社区)建设政策支持体系,深化儿童友好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儿童广泛参与的宣传倡导体系,让儿童友好理念、儿童优先原则在仪征逐渐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