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就在中国外交部发布《不跪!》视频当天,马上就有国家抢先一步选择向美国“一跪到底”,印度这个国家不但是中国的邻国,而且还对中国制造有着极高的依赖。
既然如此,为何印度要抢先一步向美国“表忠心”?究竟是顶不住美国的压力,还是说莫迪有什么难言之隐?
印度的选择
印度总理莫迪现在面临着复杂局面,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不少人找不到工作,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也变得突出,农民们不断地表达不满,这些都给莫迪政府带来了难题。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也在变化,美国不断通过施压想要扩大影响力,但中国的反制明显更有成效,印度处在这两个大国之间,需要谨慎地做出选择,前进或后退都充满挑战。
印度周边的国际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最大的难题是中巴经济走廊,这条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加强与巴基斯坦合作的关键。
620亿美元的巨大投资,喀喇昆仑公路二期的开通,瓜达尔港货物运输量的大幅增加,都说明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迅速,这样的成果自然让印度方面感到眼红。
尤其是随着中巴关系逐渐深入,就连巴基斯坦的国防力量也在日益增强,此消彼长,印度渐渐也开始产生了担忧,想要像巴基斯坦一样亲近中国,但是又害怕触了美国的“霉头”。
一方面,印度在一些重要产业上很依赖中国,比如,药品原料和电子零件,大部分都从中国买,这样印度在和中国谈生意的时候,但立场摆的不对,就很难获取优势。
就在去年,印度从中国买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却又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增加关税,这种做法无法保证中国该得的利益,自然而然影响了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
另一方面,美国好像也没真想帮印度发展,反而常常用贸易手段来占便宜,就像之前美国对进口钢铝征收关税,还有卖给印度武器装备的时候,开出一些不太公平的条件,这些都损害了印度的利益。
比如美国把退役的M777榴弹炮高价卖给印度,还要求必须买美国造的炮弹,这让印度花更多钱,而且用什么弹药还得听美国的。
除此之外,美国之前答应给印度半导体技术,结果又降低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关税,这种变来变去的做法让印度摸不着头脑。
虽有怨言,但又没勇气反制,于是印度又想靠“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和一大笔投资,搞“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结果因为技术和产业链跟不上,进展很慢,甚至出现了“连个螺丝都要从深圳空运”的窘境。
可以说印度长期以来试图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执行“战略自主”的外交策略,然而这种策略如同走钢丝,风险很高,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全面失败。
除此之外,印度花费巨资购买俄罗斯的S-500防空系统,又允许特斯拉在印度独资建厂,这些都是它试图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行动。
俄罗斯希望印度用卢比支付购买军事装备的费用,这让印度管理外汇储备的压力更大了;特斯拉想要在印度获得一大笔电价补贴,但是印度政府觉得这笔钱实在太多,负担不起。
就连印度和日本合作的项目也遇到麻烦,特别是那个花了很多钱的高铁项目,因为土地征收问题一直没法顺利进行,搞了七年才修了10公里。
外部问题如此之多,内部问题同样不少,旁遮普邦的农民们觉得粮食价格太低,开着拖拉机把首都给堵了;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采取了更激烈的手段,他们拆毁铁路,以此来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而且印度国内的失业情况比较严重,失业率达到了8.1%,为了缓和老百姓的情绪,莫迪政府想给公务员涨工资,但是这样做导致政府花的钱更多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升到了6.4%。因为这些问题,国际评级机构对印度经济的未来不太看好,把展望调成了负面。
莫迪政府的应对策略
莫迪政府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采取的应对方法显得目光不够长远,有时为了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比如,为了得到美国短期的经济好处或政治支持,印度有时会选择让步,但这种做法可能会损害印度的长期利益和战略上的独立性。
此外,莫迪政府提出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希望能提升印度制造业的竞争力,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印度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条,这导致这项计划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提升印度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印度买入俄罗斯的廉价石油,加工成柴油再卖给欧洲,想从中赚取差价,结果欧盟征收反倾销税,让印度的贸易顺差大幅缩水,这些问题说明,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全面、更长远的考虑,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
不过面对诸多挑战,印度仍然有机会找到突破口,在战略层面,要敢于轻视困难,保持战略自信,不轻易屈服于外部压力;在战术层面,则要充分重视每一个细节,灵活应对,积极争取发展空间。
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也要有敢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战略上的坚定,战术上的灵活,完全不必害怕来自美国的压力,应该看到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比如金砖国家)合作的机会,这有助于印度在复杂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因此,要实现崛起,印度需要巧妙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因为一点点的压力就选择“投降”,无法鉴定做出一个真正完美的选择,那么最后的结果早就已经注定,现在就看莫迪政府有没有这样的魄力了,你觉得呢?
信息来源:
华尔街见闻2025-04-29《印度政府表示,印度和美国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华尔街见闻2025-04-29《美国财长:印度很可能成为首批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的国家之一,第一份贸易协议可能会在本周或下周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