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Wallace
大多数人可能没想到,上海车展举行期间,车圈内讨论热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会来自合资品牌。
4 月 27 日晚,东风日产 N7 正式上市,并将起售价拉低至 11.99 万元——相比此前宣传的「15 万元级」价格预期,下探近 3 万元。
如果只是「便宜」,日产 N7 还不足以引起大范围讨论。据此前报道,N7 由日产花都团队打造,且整车定义完全对标中国新势力。
比如说,东风日产 N7 的两个「Max」版本配备了高通 8295P 座舱芯片、单 Orin 芯片,在 Momenta 智驾方案的加持下,还能实现城区的领航辅助功能。
此外,东风日产 N7 全系车型均配备 3C 磷酸铁锂电池,外观和内饰均向新势力电车靠拢;再加上 4930mm 的车长、2915mm 的轴距,和日产擅长的「大沙发」座椅,综合产品力相较过往日产的新能源车,有了极大提升。
换言之,「产品力」和「价格」产生化学反应,让日产 N7 获得了过去日产新能源车不曾拥有的话题度。
而日产 N7,只是 2025 年以来合资品牌「反击」的其中一个例子,但又最具代表性。
合资品牌放下「身段」,更积极地拥抱中国供应链、合作伙伴,并重新制定价格体系后,是否能如愿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带着这个疑问电动星球在线上线下做了一些调查,来看看真实的反馈,和有哪些意料之外的回答。
被更多人知道
公布上市价格后的东风日产 N7,的确在媒体圈子中得到了更高的讨论热度,但并不意味着产品已经真正「出圈」,辐射到大众消费者。
微信指数可以作为参考,对比「东风日产 N7」和「日产轩逸(参数丨图片)」两个关键字的数据可见,日产轩逸在互联网上被提及的次数、用户讨论热度仍远超日产 N7。
从好的角度来看,日产 N7 在公布价格后搜索指数迎来巨大的环比增长,毕竟是一款从零开始打造的新能源车型,如此热度也谈不上「差」。
同时,线下门店的情况,也能说明一些事情。
电动星球来到广州番禺的一家东风日产门店,门店销售称他们的门店是南广州规模最大的一家。
日产 N7 展车被放在进门后最显眼的地方,虽说工作日的下午到店看车的用户不会太多,但也有一两波用户在体验日产 N7,或耐心听取销售的讲解。
销售告诉我们日产 N7 早就到店,但公布价格后,到店看车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多。
「之前大概有 5 组客户来看 N7,但这两天,增加到了 7 到 8 组。」这还是在工作日的情况下,销售乐观地认为,马上到来的五一假期,会让他们「非常繁忙」。
看车的客户告诉电动星球,他们主要是奔着外观设计和价格来看日产 N7。他们本身都对日产品牌比较了解,或是日产燃油车的老车主,听说日产出了一款 12 万起售的新能源车,便过来一探究竟。
但对于整车智能、智能辅助驾驶等功能,这些中年客户明确表示不太关注。
如此看来,日产 N7 真正吸引人的还是激进的定价策略。其他层面的产品点想要形成产品力,仍需要一些时间,或者是更多的宣传。
一位在东风日产市场部工作的朋友透露,未来日产会持续加强针对 N7 的宣传工作,还会效仿广汽本田,从内部挖掘「网红员工」,以代言人的身份全域负责 N7 的对外宣传。
这台被内部员工形容为「全年希望」的新车,在得到集团的资源倾斜后,「声量」只会越来越高涨。
被更多人认可
提高「声量」能让消费者闻声而来,但他们是否看好这款新车,又是另一回事。
中年用户被价格吸引
到现场看车的用户向我们表示「对 N7 印象不错」,设计风格更时尚年轻,以至于「家里孩子也很喜欢」。
一如既往的「日产大沙发」是 N7 在实际体验中最大的加分点,甚至有老车主认为,N7 的座椅表现要比自己的天籁更好。
这些优点再结合较低的起售价,让东风日产 N7 在看车消费者眼中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新车。
只不过,也有车主反映,在现在有车开的情况下,似乎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将家里的老油车换成新能源车。「怕充电会很麻烦,耽误事,家里开油车这么多年了,还是觉得油车比较靠谱」。
换言之,这一批用户的角色,仅是「吃瓜群众」。
年轻用户更看中高配置
年轻消费者对日产 N7 的喜爱程度明显更高,我们甚至见到了开小米 SU7 前来看车的客户。
这位 SU7 车主被 N7 的高配置吸引而来,认为 14~15 万元不到的价格能买到高通 8295 芯片、Orin 智驾芯片等配置相当少见。来现场看过实车后,他和我们一行人的感受高度一致,真正感到惊艳的,是座椅的乘坐感受。
「日产大沙发名不虚传」,他前排、后排座椅都体验了一下,并表示 N7 的座椅舒适度,要比小米 SU7 好不少。
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不是买了 SU7,可能就会下单东风日产 N7 了。
同时他也强调,自己不是日产品牌的粉丝,只是听说 N7 热度很高,才来看看。
「我就喜欢看各种车,小鹏的、日产的、比亚迪的,哪个有意思就看哪个。」销售无法将这位 SU7 车主转化为下单客户多少有些可惜,但好的一面是,日产这个老合资品牌,也终于靠新车打开了年轻消费者的市场。
销售也的确提到,来看车的年轻人,会将小鹏 M03 视为对比对象,因为二者的价格非常接近。他认为这是好事,此前 N7 还没有推出的时候,根本没有人会将日产的车型和新势力品牌相提并论。
「感觉是一种肯定」,销售认为,日产 N7 现在也不怕对比,它要比 M03 尺寸大、配置高,但要比 P7+便宜不少。
而东风日产的员工则告诉我们,内部对标的竞品其实是比亚迪汉 EV,但与销售交流时,他并未提到。
「便宜是硬道理」
最后在与媒体同行讨论日产 N7 这款车型时,对于定价策略两位同行纷纷表示「无可指摘」,并认为定出这样的价格的确需要较大的魄力。
鹏老师认为,日产 N7 将会是「便宜就是硬道理」的最佳践行者,再加上 N7 称得上是一款「取长补短」的产品,设计、智能化看齐新势力,但在座椅和空间上,保留了日产品牌的一贯体验。
另一位同行苏老师同样认为 N7 是一款值得肯定的产品,而且要比广丰的铂智 3X 做得更彻底、更具自己的特色,所以看好销量会处于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中的领先位置。
但他的担忧是,过去日产在新能源战略的漫不经心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负面印象,要扭转用户偏见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令更多人买单
我们到门店时试驾车已经准备待发,当我们提出试驾请求后,光是排队都排了将近半小时。
试驾的热闹场景似乎与销量情况正相关,销售大方地告诉我们,上市两天以来,他们经销集团下的五间门店,已经拿下了接近 500 个大定。
「大定转化率非常高,很多人都是价格出来后,直接就转了大定。」
而目前交车的时间,要 3 周半左右——「等车」,一直都是「热销」的同义词。
销售的说法基本与官方口径相吻合,东风日产宣布,N7 上市后不到 24 小时便斩获 1 万 + 大定订单。东风日产王骞还在微博上提到,「97% 用户选择 Pro 或 Max 版本」,销售则告诉了我们真相——最低配的 Air 版本,暂时未有排产计划。
而选择 Pro 和 Max 版本的比例则基本是「五五开」,「有些客户不太重视辅助驾驶的功能,也认为 8155 的车机已经足够流畅,加上现在中配送灯语、冰箱这些配置,中配买的人很多。」
销售还告诉我们,日产卖 N7 的思路也出现了变化,不再是传统的经销模式。
「我们卖 N7,车辆的利润不属于我们,只是卖一台可以拿多少提成这样,所以没了压库存的焦虑。」销售还补充,南广州有 5 家门店,交付点就只有他们这家,所以其他客户买了车还是来我们这提。
销售模式趋近新势力,日产销售的心态,也跟之前探店时遇到的新势力销售更为类似——心平气和,甚至有点佛系。
当然,「气定神闲」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日产 N7 卖得还不错,他们也没有太大的业绩压力。
坦白讲,大多数新车在上市早期都会有不错的势头,但大多数车型最终都难以逃过「高开低走」的命运。为了将势头保持下去,日产要思考的,恐怕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合资新能源的新风向标?
不再「默默无闻」的销量成绩告诉我们,东风日产 N7 恐怕是目前为止日系合资车企,乃至是所有合资车企中最有诚意的车型。对其他合资车企来说,N7 的销量表现已经成为「风向标」,是论证「合资 2.0」策略是否成立、是否可行的关键。
所谓「合资 2.0」,最关键的特征在于产品定义、核心零部件要由中国本土团队负责;还要主动放下身段拥抱市场竞争规律,比如说投身到「价格战」当中。
目前以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的新车表现来看,「合资 2.0」的思路,至少能够带来改变、提振新能源车销量,也就是行得通的。
日产 N7 的销量表现已经提过,广汽丰田铂智 3X 在上市一个月后,交付量达到了 1 万台以上。虽然绝对销量谈不上「多」,但对比 bZ3、bZ4X 等车型已经堪称重大成功。
接下来,投身到「合资 2.0」的合资车企还有很多,比如上汽通用、奥迪等。
前者会基于国内团队主导的「逍遥」架构打造新车,而后者甚至会针对中国市场做品牌焕新——与上海汽车合作后用「AUDI」字母标将取代「四圆环」,并推出更本土化的车型。
然而,当合资车企以全新的面貌对本土车企发起「反击」的同时,「尴尬」也逐渐浮出水面。
「尴尬」是指,「合资 2.0」会要求新车更多地借助中国力量,这种情况下,合资品牌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
以日产 N7 为例,如果不是有卓越的座椅乘坐舒适性提醒消费者,「这是一辆日产车型」,那么在大多数人眼中,N7 除了车标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日产味道」。
其他合资车企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类似,放手让中国团队去从零开始造车不难,难的是怎么同时注入自己的品牌味道,让消费者找到「买合资品牌的理由」。
是更好的品质、更精致的做工用料、更完善的服务链条还是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消费者不用担心合资车企会倒闭?
重新找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合资车企在「合资 2.0」时代最关键的命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