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赴宁夏任教以来,马新贤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主持或完成的自然科学基金有两项国家级、十余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发表一系列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若干项;先后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马新贤是甘肃静宁人,2002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中学任教。在教学实践中,他深刻认识到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怀着对学术的追求,于2009年毅然决定继续深造,先后攻读并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入职宁夏师范大学后,马新贤承担《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课时量超过400课时。同时,他还积极做好班主任工作、实验室大型仪器的管理和教研室工作。2019年,马新贤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


“马老师为年轻教师树立了典范,其指导的四届硕士研究生当中,有六名学生考取了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名校的博士研究生。”宁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之强说道。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马新贤既注重学术指导又关怀学生成长。

“马老师就像一位慈父,实验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耐心地鼓励我,每逢假期总反复叮嘱出行安全。”宁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张娟说。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马新贤不忘深耕科研领域,聚焦高分子、超分子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及性能研究,先后带领学生完成十余项科技创新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1项。做基础研究的同时,马新贤结合固原蔬菜大棚较多的实际,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我们给塑料大棚注入转光剂,做成转光膜,紫外光可以转化成红光,便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马新贤说。

这些研究为他赢得了多项荣誉,今年,马新贤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只身来宁夏工作9年,虽然离家不远,但马新贤仍因工作繁忙两三周才能回家一趟,他生动诠释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双重使命,在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发展中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记者:王沛 张利锋

编辑:余一筱 责编:李婧 审核:张艺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