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读到贾平凹写于1983年的这篇文章,有被击中之感。这篇文章是作者的自我告诫,我将它看作对我的告诫兼指引。散文写作的路上,要学习的太多太多。将这篇文章发在这里,是时时温习,也是期望共享。与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共勉。

散文就是散文

文:贾平凹



  你做梦也不曾想到吧,现在的时代竟是一个宜于产生散文的时代呢。散文是最易表现情绪的;而现在的情绪却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充分:振奋的有之,消沉的有之,健康的有之,颓废的有之,激动,冷漠,欢呼,反对……矛盾是愈来愈层次交错,情绪便愈来愈丰富而生动啊!

  是的,散文久久以来却被人冷落了。你不必怀多感激,也不必临风叹息,能怨天吗,能尤地吗,它自己失落了真情,怎么怪世人无情!一位大家出现,天下学子万千;大家可以使学子受益,大家也可以使学子得损。艺术的一兴一衰,这是势也。扫荡枯败,重整篱笆,收拾园地,现在最需要的是胆量和力气。记住:任何大家,任何名著,当你学习他的时候,必须将他拉在你的脚下,这不是狂妄,而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得精神以弃皮毛。

  你总是苦恼散文的重量比不得小说,但是,你却一篇又一篇地写那些山山水水,风花雪月。散文难道只是供人消遣的小玩意儿?只是一种反来复去的文字魔术吗?咳,可怜的你,把散文装在框子里了,散文怎么能不在框子里装起你来呢?请不要在名山上做文章,请不要在胜景上做文章,你到日常生活中去吧,让日常生活走进散文中来。真文才是新文,新文才是奇文。

或许你是习惯了,用赫然的口气,用赫然的文字。请问,你有赫然的寓意吗?赫然的寓意往往产生于极平易的事物里。你知道吗?你习惯了你的赫然,世人也习惯了你的浮华;伟大而空洞的东西使你碰得焦头烂额。但是,为什么反过来又要写得那么甜,那么巧呢?你好不清白!纤巧会使你变得更做作,更苍白,一副小家子气。

  小说家可以以散文笔调去写小说,为什么你不可以以小说笔法去写散文?诚然,散文不是以塑造人物为目的,可有什么理由要将人拒在散文门外呢?但是,你又错了,以为情节简单的就是散文,情节复杂的就是小说,编辑只好将你的散文编在小说专号里了,如此而已。

散文更重要的还是细节,甚至比小说来得更精,来得更纯;才、识、学,比任何艺术门类都检验得严格。真实的感受,独特的吟味,幽深的寓意,靠的不是编造故事的天才,靠的不是红红绿绿词汇的游戏;事实证明着散文不需要生活的论调是何等的无知!

  别人云亦云地唠叨“形散神不散”的旧话吧,散文最讲究严密的结构,但却来得轻轻松松。请留有空间,把你卖关子的地方都空起来,间起来,将所有的窗子打开,将所有的门扇打开。艺术是表现的艺术,而不是要你再现;技巧,是不夸耀技巧。

  已经讲过百遍、千遍了;不要只在写作的时候,你才是个艺术家,而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你都要记住你的职责。但你在艺术素养的培养上,做得太差了,太差了。你可清楚:万事万物都是可以进入文法的,穷极物理,便妙想迁得。如此而行,你就不愁没有新的角度,新的结构了。

  可以说,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孤独,是你最致命的弱点,一部《西游记》,难道还不能给你“取经唯诚,伏怪以力”的启示吗?艺术的道理有的可以说出,有时不能说出,达摩可以面壁十年,你何不潜心去“悟”?那些意会而不可言出的艺术真谛呢?要虚,虚怀天下风雨,你便有源于高度的自觉,而不沦于就事论事;要静,静观自然万象,你便有精于其道的自信,而不溺于俗艳浮华。

  不妨你可以试试:少抱些流行杂志而觅精吸髓,花力气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找那些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相通相似的方法吧。艺术是世界相通的,存异的只是民族气质决定下不同表现罢了。从他们相通相似的地方比较,探索进去,这或许是一条最能表现当今中国人生活和情绪的出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