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前几年,类似广告文案特流行,北上广地铁里贴的到处都是,专为打工人共情用的。

比如,我的朋友们一直追问我,怎么实现像我家里一样,晚上起夜时,卫生间灯自动亮起来;躺在床上喊一声“晚安”后,不用费劲下床拉窗帘;人在工位前工作时,灯自动调节亮度。(上一篇我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智能化场景)


很多人和我一样租房生活,因此不想拆掉房子原本的装修和家电。再赶上房子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尤其老房子,经常缺少网线布线和网口,导致 Wi-Fi 覆盖出现死角。

我几乎是靠“手搓”的全屋智能(厂商别想多赚我一分),改造过程其实很琐碎,单从“关灯”这件事来说,既要前提做好网、做好电,作为最常使用的用电器,会和其他设备有很多联动。

改造,也有一些共通的逻辑。

要有眼力见儿

当我搬进新家后,第一个改造想法是,我要搭建一个更舒服的工位,哄着自己上班。

最起码能实现这种效果:

有人一坐到工区,显示器就会自动打开;

如果环境不够亮,灯也会自动打开;

当人离开工区一段时间,这些办公设备再自动关闭。

传感器

判断“人体状态”,有几种传感器可选:

·压力传感器,优点是,对于重量识别满精准的。缺点是,椅子只能“固定”在工位上。一旦拖着椅子坐到别处,工区的设备也会自动打开。

·人体传感器,很多人在卫生间门口装了人体感应器,判断有人进来,卫生间灯会自动打开。缺点是,对于微小动作识别不出来,拉屎的时候得时不时挥一下。就像老楼里的感应灯,过几秒就得“咳”一声。有可能,挥了也感应不出来。

·“人体存在传感器”,我选购了这类产品。它用的自动驾驶汽车上的毫米波雷达。只要人有呼吸就行。而且目前大部分的人体传感器和人体存在传感器产品,都已经内置了环境光传感器,可以获取环境的亮度数据。


照明智能化改造通常有两种方式:

· 直接将灯换成智能灯具

· 保留普通灯具,换智能开关

从体验上来说,换智能灯具是最佳方案,绝大部分的智能灯具都支持缓亮缓灭和色温调节,且显色指数普遍也更高。

换智能灯,最好再加一笔预算换成智能开关。因为智能开关可以转换为无线开关模式,这个模式下开关就会一直给灯供电,开关变成“无线控制器”。

因为如果保留传统开关,就像我家,我父母偶尔来与我同住,他们不了解怎么使用,随手一按彻底断电,那就失去智能的意义了。

智能开关分单火版本和零火版本。在购买之前得把原来的灯控开关拆开看看。

根据老房子的装修和交付标准,灯控开关里只有一根火线和一根灯控线,不会预留零线,俗称“单火”。

传统的灯控线路里,只需要在火线上加上一个开关,便能方便地控制灯具,并在关灯的时候,彻底断电。


但智能开关却不一样,它也相当于一个用电器,需要给开关的控制模块持续供电,才能保持它的联网状态。

零火开关

给新装房的朋友们提个醒,哪怕你短时间内没有智能化改造的需要,也都建议在灯控开关上留一条零线,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如果你发现灯控开关的底盒里留有零线,可以直接取电,购买零火开关。

如果没有预留,找师傅拉零线的成本又过高,建议选购单火开关。

单火开关

单火开关的技术可以把它理解成“偷电技术”。实际上是让灯泡也充当一根导线,用极低的电流维持着开关的运行。


这也就意味着,单火开关后面的灯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关掉了”,而是一直处在导电状态,从而出现各种问题。

第一,单火开关有最低功率限制,一般是 3W 以上。因为单火开关需要足够的电流来保证开关工作,但又需要避免电流过高导致灯泡被点亮。

低于这个功率的灯泡等设备,因为无法提供开关最低运行电流,就会出现开关无法使用或灯光持续在闪烁的“鬼火”现象。

第二,单火开关很多进阶功能用不了。例如不支持节能灯、无法在启用“凌动开关”功能,在后方接入智能灯具等等。

最让人心痛的是,虽然单火开关功能更少,但比零火开关卖得更贵,可选款式更少。

回到我的工区,我准备接入一盏智能桌面氛围灯(支持HomeKit),房间自带的射灯,和屏幕挂灯(米家)。


我在接这片区域的灯控线的暗盒里就没有发现回路零线。单火线四键开关,我只买到了支持米家的。(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房子的“基础设施”会影响智能化改造,左右产品选择。)

显示器

显示器跟上一篇我们将空调、热水器类似,只要在电源插座上接个 HomeKit 的智能插座,根据人体存在传感器的判断自动开关电源就行。


“米家”、“果家”,都是我家

这一处自动化场景的设置,就涉及了两个平台——米家和苹果。

很多人都是家伙式儿越攒越多,导致手机里下太多平台 App。而在不同 App里控制的设备基本没有直接联动的可能,或者非常复杂。

这种情况就得用Home Assistant 这个“杀手锏”了

Home Assistant 是个开源的智能家居平台,不同于米家、HomeKit等只能接第一方或认证过的设备,开发者们给 Home Assistant 做集成,让 Home Assistant 支持了很多平台(比如飞利浦、苹果、美的、米家等)的设备。


Home Assistant 里的各种集成丨作者截图

装载 Home Assistant 需要一个24小时待机的硬件,比如树莓派、电脑、一些性能好的路由器。

我自己的解决方案是装在 NAS 里。NAS 也就是网络附加存储,它相当于一台插满硬盘的、24 小时开机运行的、耗电量也不高的小电脑,方便我通过网络随时存取硬盘里的数据。


小米官方开发的“Xiaomi Home”集成里,登陆小米账号并授权,米家的设备就同步到 Home Assistant里。

同样,HomeKit 集成是 Home Assistant官方做的,用 HomeKit 设备的配对码就能接入。


接下来是我对工位的自动化设置:

1. 传感器检测人在了,则进行下一个如果判断;

2. 如果此时整体的环境亮度在 80lx 以上,就只打开显示器;

3. 如果环境在 40lx 到 70lx 之间,打开显示器的同时,自动打开工作台上的氛围灯和显示器挂灯,并把亮度调整到40%,同时打开工作台旁书柜的照明灯。

4. 一旦环境在 40lx 以下,基本意味着傍晚以后,除了把上述提到的照明设备调到最亮,同时接入工作区域的其他射灯,提供足够明亮的照明。


总结一下

自动化工位只是我改造中一处很小的例子。如果说搭建智能化场景,无法穷尽,因为每个人的习惯各不相同。

希望大家看完这两篇我的改造经历,会有更多灵感迸发。

啥?你问我,费劲“手搓”了套全屋智能,搬家怎么办?努努力,把这套房子买下来吧……

作者:宛潼

编辑:沈知涵

封面图来源:作者拍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