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朝廷里那叫一个风云变幻,胡惟庸案闹得是沸沸扬扬,这案子就像个无底洞,胡惟庸死了还不算完,好多人因为别人的供词就丢了性命,大家都不知道这啥时候是个头。

可奇怪的是,和胡惟庸是亲家的李善长还活着。

他弟弟李存义那可是板上钉钉的同党,按说李善长也脱不了干系。

但朱元璋念及他在朝廷里威望高,不仅没杀他,还免了他弟弟的死罪,把李存义放逐到崇明岛去了,这在当时可算是天大的恩典。

但李善长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自己多少掺和了谋反的事儿,以朱元璋那多疑狠辣的性子,咋会放过自己。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家房子要修,他早不是当年呼风唤雨的丞相了,可修房子总得找人呐,总不能自己动手吧。

他就想到了带兵的汤和,汤和是他老乡,也是好友,他就找汤和借三百士兵当劳工。

这在李善长看来,就是件平常事儿。

可他万万没想到,汤和转头就把他卖了。

汤和借给李善长三百士兵后,立马密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对李善长又起了杀心。

要说这三百人,能干啥呀,而且兵还是汤和派的,根本不听李善长的。

但就这么点事儿,成了压垮李善长的稻草之一。

1、悲剧。

李善长曾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最后却因为“借300士兵修房子”这种小事走上绝路。

朱元璋对功臣的态度,就像现代某些老板对核心员工:先用你(李善长当丞相,位极人臣),再捧你(给他弟弟免死,假装宽宏大量),最后等你犯错(借兵修房子?谋反嫌疑!)。

所以要记住,老板突然对你特别好,别高兴太早,可能是“捧杀”。

而公司里“功高震主”的人,往往最先被清理。

汤和是李善长的老乡+好友,结果转头就告密。

说明啥?

同事跟你说“咱俩关系铁”,可能只是还没到卖你的时候。

职场里,利益>交情,别把私人情感带进工作。

2、生存术。

李善长因为和案子沾边,处境危险。

他找老友汤和借三百士兵修房子,结果汤和转头就把他卖了,密报给朱元璋。

第一,得认清现实,别盲目相信所谓的人脉。

李善长以为和汤和是好友,结果关键时刻被捅刀子。

别觉得认识几个人就万事大吉,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靠不住。

得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自己有本事才是硬道理。

第二,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汤和为啥能讨好朱元璋?

就是因为他看清了朝廷的局势,知道朱元璋的喜好和忌讳。

好比当下,也要看看社会的大趋势是啥,行业里啥是热门,啥是冷门。

别一股脑儿地瞎干,得跟着形势走,才能借上力。

第三,别干损人利己的事儿。

汤和出卖李善长,虽然保住了自己,可这事儿不地道。

耍心眼儿、坑别人,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但长远来看,肯定会遭人唾弃,也走不远。

3、识人。

在这世上,得早点明白一些道理,不然非得吃大亏。

别对别人抱太大期待,也别指望别人能为你改变啥。

别人爱咋评论你,随他们,别往心里去。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人性复杂得很呐。

好多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失败,就是对人性无知。

不会识人,不会知人,盲目地相信感情和人心。

等被伤得痛彻心扉了,才明白感情不过是糖衣,利益才是内核。

当你接触的人多了,就会发现,那些脾气好、特别热情,说话还左右逢源的人,往往城府深得很。

这些人表面上和和气气,心里指不定咋算计你呢。

他们热情可能是为了套近乎,左右逢源是为了给自己谋好处。

你要是不小心得罪了他们,说不定哪天就给你使绊子。

所以得学会保护自己,别轻易相信别人。

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多留个心眼儿,别被别人的表象给迷惑了。

看清人性的本质,别傻乎乎地被人利用了还不知道。

记住,在这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保持清醒,对人性的弱点有足够的认识。

不盲目期待别人,不被感情冲昏头脑,学会识人,这样才能在这社会上少吃亏,走得更顺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