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受到国家礼赞。其中,民航系统17名职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来认识一下他们——我们身边的榜样!

2025年民航系统

全国劳动模范

01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段黄科


段黄科,男,1981年12月出生,200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高级飞行签派员、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首届中国民航飞行签派员岗位职业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全国民航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荣誉。

段黄科领衔国航运控中心“段黄科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积极开展技能传授和技术创新。段黄科积极参与多部专业课程的开发,传承工匠精神;负责研发的飞机地面燃油交输系统获得2023年度“民航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年7月项目获得“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项目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创新成效显著,民航工会授予工作室“全国民航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02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吴志巨


吴志巨,男,1977年11月出生,2003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虹桥维修基地安全质量培训分部高级经理,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吴志巨以创新为动力,他主持研发的《A330反推修理中整流罩的精确定位辅助工具》获上海市创新成果一等奖; 《飞机结构BMS 5-95某型胶的固化曲线和强度的关系》项目为空客A330机队节约800多万维修成本; 《飞机结构油箱内部漏点精确定位方法》在民机结构油箱修理领域成效显著; 《B737货仓隔热棉自主制作项目》年节约300余万。 2024年11月,他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A320襟翼损伤修复,开创东航技术铝制蜂窝成型修复新方法先河。 近年来,吴志巨建立劳模三级带教模式,培养出16名技术人才,其中1人被聘为东航首席技师。 他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获2项国家专利,对高效维修、保证航班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03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刘仕英


刘仕英,女,1985年8月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客舱服务部乘务七部副总经理。刘仕英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文丽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刘仕英始终秉承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理念,以积极温暖的服务态度、精益求精的业务本领,圆满执行每一次航班任务。她主动担当,积极参与埃及撤侨、海地救援、驰援抗疫等航班任务,彰显党员标杆引领作用。作为李文丽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她带领团队开展服务产品研发和服务流程优化,先后推出“SAFE520”安全工作法等系列服务产品。她带领团队培养后备人才梯队,将工作室打造为人才培养的新阵地。她始终秉持“一颦一笑,传递善意与温暖”的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04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刘宇辉


刘宇辉,男,1973年10月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机务工程部)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专家,先后荣获央企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质量工匠荣誉称号。

刘宇辉在航空电子技术与工程领域深耕29年,致力于机载电子化系统关键技术基础平台的研究。2002年,刘宇辉成功研发飞机远程诊断与实时跟踪系统(南航天瞳系统),预判飞行故障累计数万次,累计节约相关维修费用约10亿元,填补了国家发明专利空白,极大提升国内航司的国际竞争力。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刘宇辉为武汉机场跑道仪表着陆系统性能进行检验,为疫情物资的运输起到关键性作用。自2017年以来,以刘宇辉为领头人的“刘宇辉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研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此外,他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民航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要项目,并承接中国商飞“飞机运行实时监控与监控管理技术系统”项目。

05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董景明


董景明,男,1978年9月出生,200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空客A320机型机长教员、检查员,现任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飞行部副经理,先后荣获民航局银质安全飞行奖章、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荣誉。

董景明同志从事飞行事业25年,已安全飞行22000多小时,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硬的政治素养,多次出色完成各类要客保障、新航线开航、复杂机场首航、抢险运输等重大任务。他致力于飞行人才培养和训练体系探索,首创带飞贡献率、贡献值概念用于教员带飞的量化评估,促进训练带飞提质增效。作为南航飞行系统EBT训练首家试点单位负责人,牵头制定教员管理和训练科目等多项标准,引领分公司EBT训练管理水平向行业标杆前进。依托“项目+人才”制度和着力开发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训练管理流程实时可视化呈现。

06

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易从涛


易从涛,男,1980年4月生,200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维修控制部总经理兼工会副主席。先后荣获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民航工匠荣誉,带头组建的易从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9年被命名为海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易从涛多年来一直从事飞机维修及维修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努力,成为了一名具备多种机型维修资质的飞机维修专家。易从涛为海航早期新引进机型及美兰机场境外航班的维修保障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机型维护人员。2016年,公司成立易从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专家完成各项重要技术攻关以及研发方向决策,将各项前沿科技如VR、AR、大数据、5G技术等运用到智慧民航场景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24年,工作室已取得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7项,作品登记证书1项。

07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刘雪


刘雪,女,1983年1月出生,200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级工,现任厦门航空客舱部党委副书记,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安全飞行21年,刘雪始终坚守在民航运行一线,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圆满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等重要航班保障,带头执行紧急撤侨、医疗团队、维和运兵、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以真情服务感动万千旅客。她编写厦航《客舱乘务员》《客舱服务规范》《客舱作业指南》等手册188万字,搭建了“民航规章—业务标准—机构职责—操作规范”四级手册管理体系。她创新服务标准,打造厦航服务品牌。通过劳模工作室、航班带教、谈心谈话等形式,打造厦航台乘融合培育模式,帮助台湾青年融入祖国建设。多年来,她亲手培育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包含客舱经理28人、乘务教员145人、乘务长165人、天际茶艺师95人、天际侍酒师141人、天际咖啡师6人、天际绅士1人,为团队发展奠定宝贵人才支撑。

08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毕楠


毕楠,女,1986年9月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女职工委员会综合室经理,先后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

毕楠是“中国民航英雄机组”3U8633航班乘务组乘务长,她在2018年“5·14”特情处置中临危不乱,凭借过硬的业务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机组人员一同成功保障119名旅客生命安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此后,毕楠将非凡英雄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她以自身以13000小时飞行经验培养62名骨干,建立7项客舱安全制度。疫情期间主动执飞多次抗疫航班,“英雄送英雄”广播引发全网共鸣。在女职工委员会工作中,她牵头创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实现17项创新成果,创效超2000万元,培训超1000名女性职工,并积极推动职工子女托管、心理关爱计划等、《心理安全第一课》等职工权益保障工作,惠及万名职工。

09

西藏航空有限公司 何涛


何涛,男,1983年10月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西藏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部拉萨维修分部副经理,2024年荣获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何涛扎根飞机维修事业十八年,打造了一线优秀团队,带领一线维修班组由弱到强,多次发现并排除飞机重大安全隐患和故障,已成为学习典型的标杆。何涛具备完善飞机理论知识和一线维修经验,将航空安全管理纳入班组管理并与班组建设相结合,至今已带领出飞机放行工程师30多名,多次获得民航系统的奖励和表彰。他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融合隐患排查与风险管理,推动实施了飞机维修规范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一线维修人员的维护质量,使飞机维修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10

北京博维航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 孙正国


孙正国,男,1970年8月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技师,现任北京博维航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荣获中国民航工会民航工匠。带头组建的正国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民航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多年来,孙正国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建立“严实细勤”工作标准,带队完成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7个专机保障桥位电扶梯维保任务,实现零隐患运行。面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重任,他驻场攻坚,发现清零60余处隐患,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顺利投运。突破技术壁垒,攻克电梯变频器核心部件维修难题,累计节省维修成本30万元。带队研发自适应语音提示、自动清洁毛刷等创新成果,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孙正国坚持匠心育人,编写60余套培训课件,培养出9名维修技师和班组长,所带团队在市级、行业级电梯维修大赛中屡获佳绩。

11

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孙德明


孙德明,男,1985年1月出生,2008年参加工作,工程师、技师,现任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机务工程部放行员,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孙德明扎根机坪十六载,始终以“零失误零差错”的质量标准安全放行每一架飞机,每年安全放行飞机近千架次。他凭借精湛技艺,2020年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首届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岗位技能竞赛全能第一名,并带领团队获得团体第一名。结合东北地区冬季航空器除防冰工作实际,孙德明参与开发《航空器地面除防冰操作》STP课程,获得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认证;参与航空器“三机位八车”同步慢车除冰新模式运行,推动《运输机场航空器怠速除冰规程》获批落地;参与研发MIP机务维修管理系统、DFS除冰液加注系统等项目开发,助力创新工作室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12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李亮


李亮,男,1987年8月出生,200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国际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首席开机安检师,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亮扎根民航安检一线17年,练就5秒判图、日均万幅的高超技能,他开创了“回字判图法”,疑难图像识别率提升了50%,创新前后联动质控新模式,提升禁限品拦截率至95%以上。十年磨一剑,李亮构建了15万案例的《现场X光机图像库》,编制课件近百册,培育了60位“技术能手”,荣获全国及省部级竞赛荣誉11项。李亮带领团队探索数智化培训新形式,开展AI智能判图系统训练,编制AI人机协同安检操作手册,推动系统应用落地,并向全国多地机场开放“云鹰争霸智能培训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端口,推动民航技术创新发展。

13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分公司 王浩华


王浩华,男,1984年1月出生,200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内蒙古机场集团包头机场航空情报中心主管,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业十八年,王浩华从管制员起步,一步步蜕变成长为包头机场“首席”管制员、内蒙古机场集团管制专家、首都机场集团空管专家,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支线机场航空管制员职业技能比赛个人全能第一名。王浩华自主研发的创新项目连续6年获得内蒙古机场集团创新奖项,拥有1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作为技术骨干完成600余页运行手册编写,培养了管制室三分之一的成熟管制员。王浩华深度参与中小机场空管培训中心建设,独立完成十几个机场飞行程序划设和题库编写,参与保障了内蒙古地区迄今最大规模的管制员执照考试。独立完成机场飞行程序障碍物评估审核60余项,完成当时内蒙古地区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飞行程序评估。全程参与了ATS班组创建及日常管理工作。

14

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孙伟东


孙伟东,男,1970年7月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2024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孙伟东2015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大连机场,在推动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102项重大工程的大连新机场建设项目中,他带领团队行程数十万公里,精准协调,顺利签署关键协议,成功扫除了制约大连新机场项目立项近20年的手续障碍,创造了立项审批“大连速度”。统筹推进“填海全面复工”“深基处理全面开工”“人工岛海域验收”三大重点任务,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致力于破解大连民航高质量发展难题,高效推动还建项目预可研评审优化,成功缩减项目用地约1175亩,减少项目资金约3.19亿元。他创新党建工作,倾力关爱职工,创新推出的促进职业健康、提升职业体验等系列务实举措有力彰显了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15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周彦


周彦,男,1991年1月出生,201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技师,现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通信导航中心副经理,曾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工作以来,他牢记初心,在重大保障中甘于奉献。亚运期间连续50天24小时待命保障导航设备,“零失误”保障近5000架亚运航班;他传承匠心,善于创新,在全国民航导航岗位技能大赛中获个人第二名,33岁成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牵头组建集团通导工匠工作室联盟,取得专利近10项,培养出2名浙江金蓝领;他砥砺恒心,勇于争先,参与通航远程塔台指挥系统设计,调度浙江全省低空飞行,成为全国低空发展示范。研发首创“智慧校飞软件”,提升导航设备校飞调试效率,创造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16

贵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向华


向华,男,1978年9月出生,200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贵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飞机地勤分公司廊桥桥载操作员。先后荣获贵州省第三届行业道德标兵、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动模范荣誉。

向华自2013年担任廊桥桥载操作员以来,累计完成廊桥操作超过9万次,连续12年保持安全生产“零差错”记录,多次及时成功处置突发情况。他始终专注于提升廊桥操作安全水平,凭借多年从业经验,总结出一套“望、闻、问、切”廊桥操作方法。他坚持立足岗位争当业务精兵,2015年获得贵州省民航岗位技能大赛廊桥操作比赛第一名,2016年获得全国首届廊桥操作技能大赛全国第二名。在贵阳机场改扩建攻坚期,他作为廊桥建设项目负责人,牵头完成培训、调试、搬移、建设等任务。在2018年启动的“蓝天保卫战”中,他创新提出“双人交叉”保障模式,推动将贵阳机场桥载辅助动力设备使用率提升至97%以上,共节约燃油排放约17万吨。

17

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 魏成存


魏成存,男,1971年10月出生,199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现任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青海省机场建设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总指挥,共和机场建设分部党支部副书记、指挥长。

多年来,他时刻保持苦干实干的劲头,先后参与格尔木机场复航、西宁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T1航站楼改造、二期改扩建工程、三期扩建工程、新建玉树机场工程,主持新建花土沟机场工程、格尔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共和机场工程,见证了青海和西藏民航发展重要节点。2007年玉树机场建设,作为工程项目负责人坚守现场三年,他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挑战极限,仅用13个月的有效施工期就在海拔3905米的青藏高原建成了一座现代化航空港,创造了“玉树速度”。2018年他担任西藏援建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用33个月完成了从场址到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的全部前期工作,刷新了国内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审批速度。

(来源:民航工会)

编辑|张 薇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 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