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78字 | 阅读需4分钟


从航拍图上看,泾河流入渭河,泾渭分明,有时泾河清渭河浊,有时泾河浊渭河清,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泾渭分明1


图-泾渭分明2

【渭河】

渭河古称禹河,古代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今发源于渭源县清源河上游的豁豁山。渭河干流从西往东,流经甘肃和陕西二省,如一条昂首腾飞的巨龙,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长818千米,是黄河最长的支流。


渭河南边是秦岭北麓,北边是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可分为二部,西和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南为关中平原(渭河平原)。

关中平原呈椭圆形,海拔460-850米,面积约4.94万平方千米。渭河从西往东贯穿关中平原,注入黄河。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


一般来说,依山靠水的地形是最好的,山可防御,水可流通。有山则稳,有水则富。山脚下的平原是最好的地,山脉与平原的海拔差和平原面积要成比例,山不够高平原太大,容易形成沙漠。

【关中,帝王之都】

关中,西起宝鸡,东至三门峡,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东西长达三百千米。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北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周公旦对关中的评价是:“被[p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对秦惠文王评价关中:“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图-关中四塞1

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对关中的评价则更为直接:“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秦汉之际,项羽灭秦朝之后,谋臣韩生建议项羽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图-关中四塞2

刘邦击败项羽,张良则分析:“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唐朝建立之前,李世民建议李渊先攻取关中:“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

宋朝之前,关中一直是帝王之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泾河清渭河浊】

泾河是渭河的最长支流,从西北往东南穿行于黄土高原,在关中平原中部汇入渭河。泾河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现在“泾渭分明”是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图-泾渭分明3

进入夏季,渭河上游流域更早进入雨季,径流量增加带来的泥沙增加,泾河清渭河浊。当泾河上游流域也进入雨季,两河皆浊,不过泾河来自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区陇东高原,泥沙含量也多,此时泾河更浊。

冬季时,两河均进入枯水期,泾河地质年代久远,河床下切至基岩,河水流经时卷起的底质少,此时泾河清渭河浊。


图-泾渭分明4

西周时期,《诗经》里传唱:“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里究竟说泾河浊还是渭河浊,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专门请教了姜狼和风长眼量两位作家,答案居然完全相反。姜狼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意思是泾水比渭水浊,但泾水流速慢时也能变清,形容一个人动静自如的心态。风长眼量认为“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意思是出淤泥而不染,泾水是一股清流,流入渭水没有立刻变浊,而是泾渭分明。究竟谁说的靠谱,大家可以留言讨论。


战国末,秦国修郑国渠,引泾河入北洛河,灌溉农田。此时泾河的水应该是清的,而且水质很好,否则就没有多少灌溉价值,反而会让北洛河变浊。

【泾河浊渭河清】

《汉书》:“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里说泾河浊,一石是10斗,居然有泥沙数斗,可见泾河忽然变得泥沙特别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166年(西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冬,匈奴老上单于亲率骑兵十四万,从河套地区攻入北地郡,连破萧关、朝那城,杀北地都尉卬,掳掠人民物畜甚多。萧关是关中四塞之一,匈奴攻破萧关,震动关中。

随后匈奴兵分两路,一路沿巍峨的六盘山、陇山南下,攻克回中宫,放火烧毁。第二路在泾河上游掳掠,骑哨抵达甘泉宫附近。一时烽烟四起,汉朝骑哨往来告急,警报一日数十次。


这次战争汉朝虽然勉强将匈奴赶走,但骑兵劣势尽显,汉文帝下决心建马场,大规模开展畜牧业。

汉文帝时修建三十六苑(养马场),置三万人养马。到汉武帝即位时,三十六苑中保有40多万匹骏马。泾河上游就有不少马场,是当时主要养马地之一,牛羊更是以百万计。如此庞大的畜牧业,迅速透支了水草植被,泾河上游泥沙也就忽然多了起来。


唐朝时,李白的《君子有所思行》:“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此时渭河仍然是清的,泾河应该是浊的。

杜甫说的《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很清楚记载了,当时泾河浊渭河清。

从汉朝到唐朝,泾河上游这个方向,一直是牧马地甚至是战争爆发地,宋朝时期,泾河上游还是宋与西夏的前沿阵地,滥垦滥伐,泾河的水清不了。


人类出于发展的需要,各个时期在渭河和泾河上游进行开发,开发程度的轻重会导致渭河和泾河泥沙量多寡。近年来随着黄土高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项目有序开展,泾河与渭河上游自然环境都有所好转,特别是泾河上游变得山清水秀,理想的状态是“泾渭不分”,泾河与渭河的水都清澈起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