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李金懋正在给李官新、梁彬斌讲解设备原理。覃俞焱摄
4月29日7点,国铁南宁局南宁供电段吹塘变电所的铁门被缓缓推开,10位身着黄色工装的身影便鱼贯而入,一场为期两天48小时的全所设备系统性检修维护作业将迎来收官之战,作为黎湛铁路的“供电心脏”,完成维护升级的变电所将焕发新生,持续为钢铁动脉注入强劲电能。在这次作业中,有一位“火眼金睛”师傅,带“数据雷达”“除障慧手”两位徒弟各展所长,让隐患无处遁形。
“端子箱清洁了吗?”“进出口电缆保护到位了吗?”“开关触头导电膏涂了吗?”……作业过程中,工长李金懋向大家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在他的眼里,设备检修无小事,“慎之又慎”这4个字深深烙印在脑海里。经验丰富的他就像一台拥有“火眼金睛”的“扫描仪”,检修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项调试要求、每一项操作细节都已被他牢牢记入脑海,及时发现并破解难题。
16年前,刚入路的李金懋还在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南昆线册亨变电所与崇山峻岭为伴。山里的夜静得能听见设备电流声,这个倔强的年轻人总是抱着二次原理图蹲在断路器旁研究,把每一次巡视检修都当成技术课堂。2013年,正是广西第一条高速铁路南广线建设进入关键冲刺阶段。由于当时高铁变电人才紧缺,李金懋主动请缨前往贵港供电车间补充人员力量,在取得高铁变电上岗资格后,他参与了南广线变电专业的验收及联调联试。“既然在现场就好好学扎实,以后总不能每次出事都找厂家吧!”他硬啃下设备原理,2016年黎湛线电气化改造时,带着30多项安全卡控措施冲上一线,成为玉林变配电工区首任工长至今。如今他总结的“望闻听测”四步法,成了工区破解难题的秘籍。
“通过观察设备外观、闻异味,听声音判断故障,再用专业仪器测量确认,可快速定位故障点。师傅的这套方法让我在任何一次检修作业中都非常受用!”副工长李官新一边介绍四步法,一边举起手机记录设备情况,壁纸上妻子的笑容甜得像糖。这位34岁的“宠妻狂魔”也是工区出名的“刷题达人”——为了给妻子多一点休息时间,同时不落下理论学习,他在家经常一手搂着熟睡的小女儿,一手拿着手机打开答题软件挑灯夜战,一天最多能刷5000多道题,多次在单位劳动竞赛中拿下第一。“只要勤勤恳恳,笨鸟先飞也可成雄鹰。把理论学好了,现场处理问题才更有底气。”李官新说。
李金懋正在给李官新、梁彬斌讲解设备原理。覃俞焱摄
靠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022年,李官新如一台精准的“数据雷达”,自学啃下视频监控设备检修技术硬骨头,带着班组把管内30处“罢工”的监控点从花屏闪烁、信号“失联”、云台“卡壳”的状态中一一修复;面对无人所亭电源切换时空调“罢停”引发的高温警报,他脑瓜一转,给空调加装自启器和时控器,让设备像被赋予“生物钟”般自动启停,还能智能计算运行时长,不仅让设备“延年益寿”,还悄悄给运维电费账单“瘦了身”。
有着“除障慧手”的青年职工梁彬斌与李官新同龄,他今天主要负责主导电回路过渡电阻测量,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线路隐患。把女儿粉嘟嘟的脸庞拍下作为微信头像的他,工作起来却似一位“铁人”。去年端午节上午,计划回老家桂林过节的梁彬斌拎着行李刚到车站就接到抢修通知,他二话不说便返回工区,跟着师傅李金懋驱车前往黎铁变电所。等故障排除已是黄昏,桂林老家的团圆饭早凉了,他却乐呵呵地说:“故障解决了,粽子吃起来才会更香!”
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把师傅的“望闻听测”四步法用得愈发纯熟——今年初在一次110千伏变电站设备巡检中,梁彬斌就运用这一方法,及时发现一处抗雷圈的线夹存在发热隐患,避免了故障扩大,保障了变电设备稳定运行。
在国家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变电技师专业考核中,李金懋、李官新、梁彬斌三人先后以优异成绩获评技师资格。有了他们做榜样,职工们都鼓足了干劲学技练功,工区在大家的努力下至今保持着“零责任故障”记录。今年,李官新的徒弟古敬光也准备踏上考场,责任链在三人手中越拧越紧。
下午4点,大伙完成了最后一项接地电阻测试。开完收工会,李官新仔细填写工作日志上的完成量,欣赏完大伙的一条条“战绩”后,给家庭群发去信息:“收工,今晚准点回家吃饭!”变电所外,黎湛线上列车呼啸而过,监控屏上的数据在他们身后跳动闪烁,像一串不会熄灭的星火。(唐敏遂 宿雨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