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宋晓航:匠心守护武汉“电网中枢”
湖北日报记者 王欣 通讯员 周密
宋晓航,男,中共党员,现任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分公司变电二次运检二班班长。
他所在的班组,共有17人,负责武汉市88座变电站的日常维护、技改大修、应急抢修、验收送电等工作。
进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工作13年,宋晓航以精湛的检修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被同事们誉为变电设备的“全科医生”,以实际行动全力守护着武汉的“电网中枢”。
宋晓航(右)到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前沿技术。
两年时间 从业务新手到业务骨干
2012年,宋晓航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分公司,从事变电检修工作。
“刚进单位,看到自己的‘服务’对象——继电保护设备装置,正面看起来像个柜子,里面却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线,有点懵。”宋晓航说,在学校里学习的是原理、计算、逻辑,现实面对的却是“千头万绪”。
在师父的带领下,宋晓航学着一点一点拆解设备,一次搞明白一小部分设备情况,再弄清楚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
随着对设备细节的掌握,结合书本原理,宋晓航慢慢形成自己的继电保护知识体系。
很快,宋晓航开始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在工作中,宋晓航发现,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巡检的时候,需要用万用表测试设备的运行状态。然而,同一台设备上有多个通道需要一一测试,而万用表一次只能测试一个通道的电位变化情况,且无法测试电位的变化时间,而电位的变化时间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能否设计一个设备能同时解决这两项问题呢?宋晓航开始琢磨改进设备。写程序、做设备、跑程序、看设备反应……遇到困难,他便查阅资料,经过2个多月的调试,一款继电保护出口压板多功能测试装置研发成功。
“做研究也能让人着迷。”如今,宋晓航的电脑里,还储存着以前做科研的各种设备图、原理图、复盘笔记等。
2013年12月,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宋晓航成长为继电保护专业工作负责人。2014年,在国网湖北电力第六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上,他斩获继电保护专业冠军。从业务新手到业务骨干,他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宋晓航在变电站进行日常巡检。
是业务领头羊 更用心用情传帮带
2016年,当上二次运检二班班长后,宋晓航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不仅要当业务“领头羊”,还要用心用情“传帮带”,提升团队战斗力。
多年来,宋晓航已经培养出了程洋、王佩歌等7个徒弟。有的徒弟已经成长为了副班长,有的徒弟则走上了更重要的工作岗位。
4月26日,宋晓航和班组成员一行人,来到220千伏桂家湾变电站,进行母差保护及失灵保护设备的更换改造。
这是宋晓航班组平时风险等级最高的工作项目之一,需要在母线带电情况下,在狭窄的屏柜里进行拆接线工作,一不小心,可能造成全站停电。
而桂家湾变电站是重要的枢纽站,上接青山热电站和500千伏钢都变电站,辐射几乎整个青山区域。
出发前,宋晓航已经和徒弟赵文欣将桂家湾变电站的新旧图纸拿出来反复琢磨,拟定了改造方案。
但到现场后,宋晓航才发现,实际作业难度仍超出他们的想象:屏柜里线路错综复杂,且作业空间极其有限,连将头伸进去看线路都有困难。宋晓航带着赵文欣,趴着、躺着、蹲着,甚至侧躺着,才完成了改造作业。
宋晓航担任班组长期间,二次运检二班连续多年被评为武汉公司“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常年保持武汉公司“标杆班组”称号,班组所管辖的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实现继电保护工作零失误。
望闻问切 变电设备的“全科医生”
如今,“高严细实快”也是二次运检二班班员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常年与精密设备打交道,班员们都养成了细致的工作作风,“拿保护定值整定计算来说,我们连小数点后两位数据的微小变化都看得出来。”宋晓航笑着说。
“继电保护装置,对于供电安全保障意义非凡。”宋晓航介绍,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采集一次设备的电压、电流等电气量,进行逻辑计算来判断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并通过控制高压断路器来准确隔离这些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这些设备之间的关系就像大脑、神经和手脚。继电保护装置像大脑,电缆、光纤犹如神经,高压断路器就好比手脚。变电站设备检修过程中,先要对各类设备进行单体调试,验证逻辑、功能是否正确,然后还需将各设备连接起来进行联调。“一个设备的检查就像外科、内科、神经科、疼痛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会诊。”
“继电保护装置异常,就相当于发出了一个错误的指令,对电力安全会造成较大影响。检修中,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化验、检测等一样不能少。”
2024年1月,运维人员在蔡家嘴变电站巡检时,发现一个设备出现了一个轻微异常的报文,一闪即逝。虽然设备没有报警,但运维人员不放心,远程联系了宋晓航。通过视频连线,宋晓航让运维人员调取保护装置里的录波,仔细查看。
在一段8-10秒的波形图中,宋晓航发现其中有2-3毫秒(1秒=1000毫秒)的轻微掉帧。
“设备不正常!”宋晓航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保护装置的CPU存在缺陷,及时消除了隐患。
不懈技术创新 成武汉供电首批总工作负责人
4月28日下午,宋晓航来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科技进步,我们的服务水平也得与时俱进。”宋晓航说,班组会定期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了解最新的前沿技术,希望能运用到工作中。
“如今,通过三维建模与AR技术融合,武汉市80%的变电站实现了变电站设备数字一张图。”而这“一张图”,就由宋晓航和班员们一起研发。
宋晓航介绍,数字化台账通过实景拍摄进行三维建模,进入数字化台账系统,仿佛置身于3D游戏的场景之中。通过数字化台账,工作人员在办公室电脑上就可以看到相关设备的细节,在作业前,可以有更充分的准备。
现在,宋晓航已成长为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第一批总工作负责人,也是主网领域第一人。2024至2025年间,他深度参与220千伏创谷变电站、220千伏兴屹变电站、110千伏雅园变电站等10余座变电站的施工验收及送电工作。
在2024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施工技能竞赛(变电)中,他凭借精湛绝伦的技术和出类拔萃的表现,荣获个人二等奖,并被授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能手”称号。他还多次受邀作为国网公司及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专家讲师,先后帮带7名优秀骨干斩获国网公司以及省市各级共20余项荣誉。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