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它来啦~
大家期待已久的
假期行程也可以安排上了
但是要注意哦
越是节假日
“骗子”越“活跃”
稍不注意
就会掏空你的口袋
为了帮助大家
度过一个安心愉快的假期
河南省反诈骗中心
为大家量身定制一份
假日专属“反诈”指南
快快转发给身边
有需要的家人朋友吧~
景区游玩
警惕低价购票陷阱
你以为的“半价票”,其实是抢钱
真实案例:
2024年五一期间,张女士在微博看到一条“迪士尼门票5折转让”的信息十分心动,然而转账后对方以“系统卡单”要求重复付款,最终损失6800元。
套路还原:
骗子在社交平台发布“内部员工票”“景区特惠套餐”,诱导用户点击仿冒的购票链接(如“XX景区直通车”“特价机票网”),付款后立刻拉黑。
反诈攻略:
购票认准官方渠道,警惕私人转账;
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链接检测功能,一键识别钓鱼网站。
假期中
学生群体反诈预警
未成年人玩游戏易遇“皮肤陷阱”
真实案例:
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某市12岁学生小王玩手游时,被“扫码免费领限定皮肤”广告吸引,添加陌生网友后扫描二维码。对方谎称“操作异常导致账户被冻结”,并伪造“网警”威胁“不配合解冻将起诉父母”。小王用家长手机下载远程软件并共享屏幕,骗子窃取支付密码后盗刷1.6万元。
套路还原:
诈骗分子在游戏群、短视频平台发布“免费皮肤”“充值返利”广告,诱导未成年人扫码或加好友; 接着冒充警察、客服发送“账户冻结通知”,利用未成年人恐惧心理逼迫配合;最后以“指导解冻”为名要求共享屏幕或下载控制软件,实时窃取支付验证码。
反诈攻略:
家长注意:设置游戏账号“青少年模式”,关闭免密支付;定期检查孩子手机,卸载来路不明的社交软件;手机开启“应用锁”,限制孩子擅自使用支付功能。
孩子牢记:所有“免费福利”要转账或扫码的都是诈骗;不点陌生链接、不扫不明二维码、不共享屏幕。
轻信“日赚千元”反被套两万
真实案例:
五一假期期间,大学生小林在社交群看到“点赞视频日赚500元”广告,完成任务后收到30元返利。对方诱导他下载刷单APP,垫付8000元“升级任务”,但提现时被以“操作超时”为由索要解冻金,最终被骗2.3万元。
套路还原:
虚假广告引流:在兼职群、朋友圈发布“轻松高薪”刷单广告,承诺“零门槛、即时返现”;
小额返利诱导:先发放小额佣金骗取信任,再以“高额任务”诱骗垫付资金;
伪造系统漏洞:编造“账户冻结”“信誉不足”等借口,逼迫反复转账直至拉黑。
反诈攻略:
所有“先垫钱后返利”的兼职都是诈骗;
不下载陌生APP,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微信/QQ关闭“陌生人私信”功能,屏蔽可疑群聊。
跨省旅游
警惕假日旅途中的“美丽”陷阱
| 你的“海景房”可能是PS的!
话术陷阱:
“五一房源紧张,付款后才能保留”“平台手续费高,直接转账更便宜”。这些都是骗子常用话术,遇到要警惕!
套路还原:
骗子盗用真实房源图片,在非正规平台发布低价房源,要求预付定金或全款,到店后才发现地址虚假、房东失联。
反诈攻略:
选择正规民宿平台,拒绝私下交易;
到店确认无误后再支付尾款,保留聊天记录作为证据。
节后返程
你以为假期结束,骗子的KPI才开始
机票退改签:一条短信骗走一年积蓄!
真实案例:
2024年4月,陈先生因轻信“航空公司”电话,按提示操作“退款”,银行卡内12万元被分5次转走。
套路还原:
收到“航班延误,补偿500元”短信,点击链接进入虚假客服页面,输入银行卡号、验证码后资金被转走。
话术升级:骗子能说出乘客姓名、航班号(通过盗取订票平台数据),迷惑性极强。
反诈攻略:
官方退改签无需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拨打航空公司官方电话(如国航95583)二次确认。
警方提示
五一假期期间
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
牢记以下防诈要点:
1、购票认准官方平台,拒接私人转账;
2、若遭遇游戏诈骗,立即拨打110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同步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3、所有刷单均违法!凡要求垫付资金、下载陌生APP的“兼职”,均为诈骗!
4、收到退改签通知,第一时间联系官方核实,切勿点击陌生链接或透露验证码!
5、 建议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遭遇可疑情况立即拨打110报警,切勿心存侥幸。
全民增强防范意识
筑牢反诈防线
共度平安假期!
来源:河南省反诈骗中心
审核:杨旸 校对:王远 编辑:李树娴
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zpwl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