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撞了人,你赶紧给我打点钱救急!”
4月25日上午,江苏扬中市民老孟接到“孙子”的电话,称自己驾车意外撞伤一人,对方要求私下解决,急需10万元支付对方医疗费,否则就可能坐牢。
听着“孙子”略带哭腔的声音,老孟一听慌了神,未做多想便至银行取现10万元。“孙子”告诉老孟自己因不在扬中,无法拿到钱,但他的“好友”李某会帮他取款,让老孟中午12点至约定地点将钱转交给李某。焦急的老孟11时50许便在约定地等待李某,深怕“孙子”缴费晚了遭受牢狱之灾。12时30分左右,李某抵达约定地点,为了让老孟相信自己是“孙子好友”,李某使用某聊天软件,与“孙子”取得了联系。经过与“孙子”简要攀谈后,老孟主动将钱给了李某。回到家后,老孟心神不宁,因为“孙子”电话始终联系不上,所以赶紧向江苏省扬中市油坊派出所报警求助。
接到老孟报警后,民警立即警觉,他恐遇“装孙子”诈骗。民警立即展开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发现取款人李某的行踪轨迹,并立即赶往丹阳,案发后5小时,民警成功将2名嫌疑人抓获,并追回7万余元。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诈骗套路分析
01
打电话嘘寒问暖
“孙子”首先利用合成声音打电话给老人嘘寒问暖,让“爷爷”“奶奶”放松警惕,骗取老人信任,根据电话另一头的反应筛选一批高质量“目标”。
02
称犯事需花钱解决
当老人放松警惕后,“孙子”再以自己犯事需要花钱解决为由,求“爷爷”“奶奶”提供现金或转账,其间,“孙子”会编造严重后果,强调“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
03
安排“骆驼”上门取钱
当老人在银行取钱后,骗子则专程安排“骆驼”(“骆驼”是指负责上门取钱的人)上门取钱。
04
诈骗成功,骗子消失
诈骗成功后,骗子消失,老年人却很可能因证据意识不强、思维反应较慢等错失挽回损失良机,或又因其提供的信息不全、不足,给侦查办案增加难度。
警方提示
广大老人如遇“孙子”“孙女”或其他亲人急需用钱时,保持冷静,多与家人沟通,先与子女、亲属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一定要核实身份,勿轻信谎言,同时,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社保卡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来源丨平安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