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人口从“流入”变“融入”——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舒家营社区创新社区治理侧记
“住在这里安全、舒心,照看孩子上学方便,氛围也融洽。”近日,在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舒家营社区2组,苏凤玲家的租客杨女士在此居住已有2年,谈及感受,她欣慰地说。
舒家营社区位于汉台区西片区城乡接合部,是“村转居”社区,社区共有421户1380人,其中流动人口245户605人,占比44%。和其他城市附近的乡村一样,流动人口占比高、居住环境杂、治理难度大曾是该社区的真实写照。
为了做好民生福祉,推进精细化管理,舒家营社区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底数清、管得住、优服务”为目标,整合资源力量、创新体制机制、做优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全面提升。
搭建平台激发治理活力
“社区共有78户居民的房屋对外出租,您租房的意愿是什么,我可以为您详细介绍。”4月21日,在龙江街道办事处舒家营社区“龙小爱”红色驿站,社区干部李茜正忙着为租客讲述社区概况及相关配套设施情况。
舒家营社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打造“龙小爱”红色驿站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干部按照“不漏人、不漏户”的排查统计方式,全面准确采集核对社区人口信息和房屋信息,完善出租房屋“一户一码”信息化管理,社区牵头在“龙小爱”红色驿站发布统一的租房信息、制定租房合同,建立流动人口“一户一档”,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实有人口管理范畴,落实日常管理责任,提高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以房找人、以房管人”,建立租赁备案制度,进一步压实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共同责任。
自治善治共建治理格局
“对流动人口实行跟进服务,调动原有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才能更多地听取居民心声。”舒家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红说。
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常态化召开党员会、院坝说事会、群众代表会,多方收集意见建议,建立完善“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三级组织体系,社区党支部将60名党员编入4个网格党小组,党员包抓联系居民,开展民情走访、矛盾纠纷线索收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统筹解决停车难、飞线充电等治理难题35个,合力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大家生活在一起,就要和谐友爱、邻里互助,小积分看着不起眼,里面却融合着居民一致的文明素养。”社区居民张涛说。
近年来,舒家营社区进一步完善居民公约,出台《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方和承租方”评星定级实施办法》,涵盖垃圾分类等11项内容,调动出租房房东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创新推行“双向评分积分”管理制度,出租方和承租方分别从遵规守纪、安全防范、诚信经营、文明行为、服务质量等五方面进行双向评分积分,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同时,居民还可通过累积的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用品物资,截至目前,已累计兑换积分奖励289人次,矛盾发现与化解率从95%上升至99%。
暖心服务夯实治理根基
“养宠物一定要拴好绳子,避免发生不安全事件,要多为左邻右舍考虑。”今年3月10日,社区一居民因没照看好宠物让邻居受到惊吓而产生邻里矛盾,社区银龄志愿服务队的张爱萍迅速对两户居民进行说服劝导,一起纠纷很快化解。
银龄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由社区退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的特色调解团队,共有30余人,长期以来,他们主动担起民情收集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的责任。该社区还按照“社区搭台、专业运营、公益服务”理念,孵化培育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道德讲堂”、老年太极队、韵之魅艺术团等社会组织,积极带动流动人口参与社区“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畅通为民服务渠道。
同时,设立“移动办公桌”为居民提供养老认证、惠民政策咨询、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分级打折就餐卡及便民爱心服务卡,公布网格员、社区民警联系方式。引进社区“合伙人”,开设“五点半”课堂,解决在外务工人员子女课后托管难题,已累计服务居民1300余人次。
“经过探索实践,社区的流入人口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以暖心服务凝聚人气,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刘红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