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江淮丘陵,春风裹着泥土的芬芳掠过田间地头,饱满的油菜籽在暖阳下悄然灌浆。

4月26日,我再次踏上凤阳的土地,参加滁州市第二届大明文化旅游季“大明文化走廊”采风行,其中行程之一是狼巷迷谷,这也是我与它的重逢之旅。


与二十年前同行者多为年长者不同,这一次身旁皆是面庞鲜亮的年轻博主达人,大明汉服与航拍飞机错落成趣,为古老的迷谷注入了青春的气息。

犹记得初遇狼巷迷谷时,青涩的我跟在前辈身后,岩壁间的“狼喉”窄巷尚显宽绰。听他们调侃“瘦子专属通道”,那时只觉石隙间漏下的光斑如影,却未曾窥见光阴的重量。


时光在此折叠,当我再次穿过同一道石缝,瘦削的身躯竟比当年更显从容。

迷谷深处,“瘦人谷”的岩缝依旧仅容侧身,我却无需再屏息收腹。在伸手援助同伴的瞬间,猛然惊觉:当年那个需要被前辈拽着衣角的新人,已然成为了他人的依靠。

巷道里岔道纵横,稍不留意便会误入歧途,正如人生路上充满未知与挑战。

我们小心翼翼地辨识路标,在所谓正确与错误的交替中摸索前行,偶尔也会因判断失误而折返,却从未停下脚步。

很庆幸,天从无绝人之路,即便人到中年,依然还有试错的机会,何需悲观?


我们最终还是走过了重重迷茫,从那猛然出现的出口走出。回首望去,我才真正懂得:所谓成长,不过是把他人眼中的绝路走成自己的通途。

那些曾令人畏缩的逼仄岩隙,终会在岁月打磨中,化作丈量生命宽度的标尺。

忽然忆起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穷途不哭”的坚韧,原来大明风骨与当代文旅,早在这方岩窟中完成了隔世对话。

其实,狼巷迷谷从不曾改变,变的只是穿行其间从青年渐成中年的我们——从需要庇护的幼狼,长成了能为后来者镌刻路标的头狼。

而这场迷谷之旅让我深刻意识到:旅游的意义,远不止于观赏自然风光,更是为我们提供一个与自我对话的空间、一种心灵的深度释放。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狼巷迷谷给予我们珍贵的启示:真正的融合不是文化与旅游的简单拼凑,而是让文化基因不自觉地渗透到旅游体验的每一处细节。

文化为旅游赋予灵魂与深度,而旅游则成为文化传播的鲜活载体。

作为一个旅者,如果您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那么凤阳的狼巷迷谷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它值得我们一去再去,去感悟每次的不同。

在这里,我们在石缝间触摸岁月痕迹,在歧路中学会抉择,在相互扶持里感受温度,实际上是在旅途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它让我们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在困境中觅得希望。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走进狼巷迷谷,感受这份大自然与历史共同馈赠的美好,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话说天长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荣蓉,初审:贲方舟

复审:严 慧,终审:高 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