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想必大家都为接下来的假期提前做好了规划,或许去旅游,或许在家缓解上班的疲惫和劳累,但不论做什么,这个假期对于我们这种上班的社畜来说都是美好的。



但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谁还记得世纪初我们的五一假期可是足足有七天呢?如今却改成了五天,还是轮番调休的结果,这不得不让人意难平,而五一长假的调休变化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深意呢?

专家建议

1999年,国务院首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首次将五一假期与调休相结合,形成7天的“黄金周”,旨在通过刺激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措施一经落地就卓越有成效。

据了解,中国首个五一黄金周(2000年)就吸引了4600万人次出游,旅游收入达到180亿元,这个数字放到现在也是非常惊人的,这足以见得用旅游模式消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计划是非常成功的。



在改革开放把人们的钱包吹得鼓起来之后,黄金周的颁布无疑释放了压抑多年的消费需求,人们享受着假期带来的甜蜜的同时,对自掏腰包进行消费的行为也甘之如饴。

但是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2006年,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在两会期间提交《关于改革我国节假日制度的建议》中提出“建议取消五一黄金周,增设传统节日假期”的方案。

自2008年起,五一假期就正式从7天缩减为3天,新加入了3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原本正常的休息时间被打破,用“东拼西凑”的方法凑出来一个5天假期。



虽然这个建议适应了当时国家主推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潮流,但是这种“不顾大家死活”的调休方法,还是激起了民众的反感,也成功将蔡继明教授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断然没有想到,自己“完美”的分流计划,一方面兼顾了客流量的巨大压力,一方面照顾到了社会的生产效益,却将自己推向了社会大众的对立面。

由于节假日过于集中,导致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不仅放大了社会的不安全因素,更是为那些承载着过大人流量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景区缓解了负担,使得这些景区可以短暂休养生息。



另一方面就是,长期休假的人会出现“假期综合征”,工作效率暴跌,需要在节假日过后的很长时间才能慢慢调整过来,这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生产效益,所以蔡继明教授就提出了这样“一举两得”的计划。

可是蔡继明教授并没有考虑到大众的情绪,也并没有考虑到五一国际劳动节设立的初衷,本就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日子,是工人阶级奋斗争取来的“休息日”。



本就不需要给它设立什么门槛,如果正常的休息时间还需要调节时间来换取的话,那这不就又回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的谎言蒙蔽的时代之中了。

现实的错位

且不说现实当中资本家将财富包装成“努力就能赢”的游戏,当你拼尽全996、省吃俭用之后,却发现换来的只有逐渐清凉的头顶,用高价营养品也换不来的健康时,你就会明白我们都是这场生产游戏被无限压榨的NPC。

蔡继明教授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是现实当中可能并不如想象当中那么美好,经蔡教授提出的“带薪休假”,在现实中却形同虚设,但是节假日确实实现了明面上的缩短。



这也反映出来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的落差,凸显了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据点,国家期望在生产和社会负担之间谋求平衡,企业只想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而劳动人民则是想着更多的休息权利。

五一“黄金周”的削减风波,更是折射出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困境,怎样在保障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大众的幸福指数,让社会大众远离“越休越累”的困境,能够在节假日期间真正的放松身心。

而五一假期调休的政策的落地,更是背离了用“旅游经济”刺激消费的理念,五一期间旅游人数暴跌25%,这反映出来人们宁愿在春运期间忍受拥堵返乡,也不愿意在零散的节假日出游。



公众的情绪并不是教授手里冰冷冷的数据,所以这“东拼西凑”的五一假期,并不能与此前的“黄金周”相聘美,相反由此还触发了民众的心里剥夺感,在这样情绪的影响下,出行的欲望肯定会大大降低。

人们一想到自己可能将要挪用其他工作日,来弥补这次的休息时间,就会不自觉“心累”,比起来出行还不如在家里好好歇一歇,缓一缓在工作中浸淫已久,麻木浮躁的心。

蔡继明教授为了自己“一举两得”的计划白白忍受了那么多年的骂名,如果自己的计划效果达到了那也算不得吃亏,但就是现实的落差使得现在的调休与他所计划的假期相去甚远。



有时候大家并不是对蔡继明教授的五一调休计划进行呵责,而是骂的是变了模样的五一调休计划,或许大家心里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劳累了许久的情绪确实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诚然,各方面的问题都要兼顾,但是大众的情绪也需要安抚,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按部就班进行中,社会大众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的指引下,明白了什么是剩余价值,什么是劳动力的价值等等。

资本家为我们画的“996的大饼”,已经迷惑不住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劳动者了,我们都知道“幸福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并没有想着“不劳而获”,我们追求的是在保证身体健康,足够的休息时间的前提下的劳动。

信息来源:
正观新闻丨“五一其实只放一天”上热搜,媒体:众口难“调”,如何“休”好?
2024-04-20 08:5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