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巴豆这种东西,广大网友们应该都很熟悉。在很多的武侠小说,或者是影视作品中,它应该是出镜率比较高的一种“毒物”了,比如给人,或者是牛马吃巴豆等。

那大家见过巴豆吗?小时候我很好奇,什么是巴豆,为何吃了它就会“一泻千里”。

后来跟着父母去山里干活,他们跟我说,这个就是影视剧中出现的巴豆,还告诉我说可千万不能吃,它的果实看似普通,却暗藏“威力”,人畜误食都会腹泻不止。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巴豆,看看它到底是怎样一种植物!


巴豆在民间的俗称五花八门,有人叫它“双眼龙”,因其果实常成对生长,好似一双警惕的眼睛;

也有的地方称它“猛子仁”,暗喻其药效迅猛。早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巴豆就被列为下品药材,记载其“味辛,温;有毒”,可见古人早已见识过它的威力。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详细描述:“巴豆出于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

这个来自巴蜀之地的“豆子”,凭借独特的药性,在中医药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巴豆并不是只有四川才有,它是大戟科巴豆属的常绿小乔木,最高能长到10米,远远望去,枝叶繁茂,颇具气势。

其叶片呈长圆状卵形至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叶片表面光滑油亮,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到了花期,淡黄色的小花簇拥成团,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虽不惊艳,却也自成一派。

花谢之后,便会结出三棱状卵形的蒴果,每个果实里藏着三枚长卵形的种子,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巴豆。

这些果实成熟时呈淡黄色或淡褐色,表面有稀疏的星状毛,仿佛在无声地提醒:“我可不是好惹的!”

这种植物的生命力还算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1000mm、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

在我国除了四川以外,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都有分布。


巴豆虽然毒性较强,但经过特殊炮制后,却是一味功效显著的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它:性热,味辛,有大毒,却能入胃、大肠经,在泻下寒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等方面有着出色表现。

另外在《日华子本草》云巴豆能“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而《本草汇言》则记载其对“留饮痰癖,死血败脓,寒痰哮喘,下嗌即行”。

古代医家常用它治疗寒积便秘、腹水胀满等病症,因其泻下作用强烈,被称为“峻下逐水药”。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巴豆中含有的巴豆油、巴豆醇二酯等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价值不断被挖掘。

除了药用,巴豆在生活中也有不少意想不到的用途。在一些地方,人们将巴豆碾碎后撒在农田周围,利用其毒性驱赶田鼠、害虫,是天然的生物农药。

还有人把巴豆果实的外壳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制作成工艺品,变废为宝。


古人还发现,巴豆对青蛙亦属无害,但对鱼、虾、田螺及蚯蚓等,则有毒杀作用,因此在过去也用它来对鱼塘进行消毒、捕鱼等。

在工业领域,巴豆油经过提炼加工,可用于制作润滑油、油墨等产品,用途十分广泛。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巴豆毒性不容小觑,未经炮制的巴豆,哪怕只是误食几颗,也会引发剧烈呕吐、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在野外见到巴豆树,千万不要随意采摘、触碰。

那么,你家乡可有巴豆这种植物呢?你还知道它的哪些故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