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到了,大家都去哪里玩呢?估计不少人都会出去玩,毕竟假期就是出去走走,顺便吃吃好吃的。

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有一种美食也大量上市了,它就是小龙虾。而最近,小龙虾价格持续下跌的消息引发热议。

曾经炙手可热的夜宵“霸主”,如今才刚上市就价格跌不停,难道小龙虾真的卖不动了?或者是大家都不吃了吗?

小龙虾从哪来的?它是漂洋过海的“外来客”!

不少人都很好奇,就是这小龙虾都是哪里来的,为何以前没人吃,这几年就突然这么火了呢?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小龙虾的“前世今生”。

小龙虾只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俗称,它官方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这是原产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路易斯安那州的一种水生生物。

在20世纪初,日本为了给牛蛙提供饲料,从美国引入小龙虾。大约在1929年,小龙虾经日本传入中国南京,最初也作为饲料或生物实验材料,后来凭借强大适应力在自然水域迅速繁衍,逐渐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广大地区。


小龙虾生命力顽强,能在各种水质生存,甚至在污水、稻田、沟渠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繁殖能力也极为惊人,一只雌虾每年可产卵多次,每次数百至上千粒,卵在适宜条件下很快孵化,幼虾成长迅速,短短几个月就能性成熟,开启新一轮繁殖。

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都有了小龙虾,一度它还成为了农民讨厌的一种“害虫”。因为小龙虾不仅破坏水稻等,而且还到处打洞,搞得稻田水肥严重流失,农民损失惨重。

从无人问津到夜宵“顶流”。

早期,小龙虾在中国不受待见,因其打洞习性会破坏田埂、堤坝,被视为农业害虫。

而且在当时,因为这种水生生物长相怪异、腥味重,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根本就没人想到它能吃。


直到20世纪90年代,情况才开始改变。安徽蚌埠的石顺利把卤制小龙虾作为赠品,发现顾客反响热烈,于是便支起第一个小龙虾摊位,生意火爆,带动蚌埠“蚂虾街”兴起。

此后,各地开始钻研小龙虾做法,卤味、油焖、麻辣、蒜蓉等口味层出不穷。

湖北潜江借鉴油焖仔鸡做法创造油焖大虾,这种做法让小龙虾在湖北迅速走俏。

江苏盱眙举办龙虾节,以节庆活动为契机,打造小龙虾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让盱眙小龙虾闻名全国。

还有北京簋街将小龙虾作为夜生活主打美食,随着旅游业发展,簋街小龙虾吸引大量游客,进一步提升小龙虾知名度。

再加上最近几年电商、外卖兴起,冷链物流和保鲜技术进步,让小龙虾突破地域限制,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社交美食”,坐稳夜宵“霸主”之位。


价格暴跌,风光不再了?

曾经价格居高不下的小龙虾,如今却价格一路下跌。季节性集中上市是重要原因。

每年5 - 6月是小龙虾产卵高峰期,养殖户为避免虾苗过多影响成虾品质,会集中捕捞出售,市场供应短期内激增。若遇上气温回升快,上市期提前,供需失衡更严重。

近年来,小龙虾养殖利润可观,刺激养殖户扩大规模。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养殖面积不断增加。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持续扩张,但消费增速未能跟上,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跌。


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在经济环境影响下,人们消费更谨慎。小龙虾主要消费场景在夜市、聚餐等,经济下行压力导致这些场景需求收缩。

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小龙虾订单量和单价均有下滑,需求端遇冷直接影响价格。

饲料价格回落降低养殖成本,电商平台低价促销进一步拉低市场价格。部分产区线上售价甚至跌破10元/斤,线下市场也受冲击。

此外,不实传闻也会影响消费信心,如“小龙虾重金属超标”等谣言,虽被辟谣,但短期内仍抑制了消费者购买欲望。

虽然小龙虾价格下跌,但并不意味着大家不再爱吃。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高,优质、安全、新鲜的小龙虾仍有市场。

经过行业洗牌,标准化、品牌化的养殖和销售模式将更具竞争力,小龙虾产业也将朝着更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