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的长城汽车展台上,一场关于品牌战略、全球化布局与未来技术方向的深度对话徐徐展开。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增长官李瑞峰以从容的姿态,直面媒体抛出的尖锐问题,从年轻化战略到出海蓝图,从新能源技术路线到市场竞争格局,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企业发展图景。
从“中国长城”到“ONE GWM”:全球化与年轻化的双重变奏
“ONE GWM”战略的发布,标志着长城汽车迈入全球化的新阶段。李瑞峰坦言,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立足全球市场,打造全球车型”。过去30年,长城汽车已出口至170多个国家,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累计销量突破190万辆。从泰国、巴西的整车工厂,到欧亚、澳大利亚的KD工厂,长城汽车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销售与服务的全链条全球化生态。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不同市场年轻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主力消费群体正从80后迭代为90后甚至00后。”李瑞峰指出,新一代用户对汽车的需求已从传统的品牌、性价比转向“场景化体验”与“情绪价值”。他们不再满足于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基本属性,而是将其视为生活方式的延伸。为此,长城汽车通过精准的品类分化策略,推出了哈弗SUV、坦克越野车、欧拉纯电品牌等细分产品,以差异化定位满足不同圈层需求。例如,坦克品牌瞄准了追求高性价比越野体验的用户群体,填补了合资品牌高价车型的市场空白。未来,长城计划与高校及年轻化研究机构合作,进一步深挖用户需求,实现从产品设计到营销的全链路精准触达。
新能源布局:技术全栈自研,拒绝“增程式”争议
面对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李瑞峰展现了长城汽车的技术自信。依托Hi4技术体系,长城构建了覆盖混动、插混、纯电的全动力矩阵。魏牌全面新能源化,哈弗猛龙、枭龙(参数丨图片)等车型通过Hi4-T技术实现四驱电动化,欧拉品牌深耕纯电领域,而坦克系列则以Hi4-T和Hi4-Z技术满足越野场景需求。在商用车领域,Hi4-G技术进一步拓展了混动皮卡与重卡的市场空间。“我们的技术储备是全栈自研的,”李瑞峰强调,“无论政策如何变化,我们都有应对市场的底牌。”
对于近期热议的“打死也不做增程式”言论,他给出了明确解释:长城Hi4技术已整合高效发动机、电驱系统等核心模块,能够通过多元化混动路径实现场景化需求,无需依赖增程式技术。“4.0T V8发动机的突破,让我们在高端市场更具竞争力。”这一表态既是对技术路线的坚持,也暗含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回应。
直面合资品牌:全场景布局迎战“后补贴时代”
当被问及合资品牌加速新能源转型带来的压力时,李瑞峰直言不讳:“2026年将是真正的竞争元年。”随着BBA、大众、丰田等企业推出全新架构的新能源车型,市场将从自主品牌“内卷”转向全球化混战。对此,长城汽车提出“全动力、全场景、全球化”战略,以覆盖汽油、柴油、混动、插混的全动力形式,应对不同区域市场的政策与消费偏好。
他特别提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挑战:“政策红利消失后,技术实力与用户体验将成为决胜关键。”为此,长城汽车坚持长期主义,避免盲目追求销量,转而聚焦产品品质与用户口碑。目前,旗下五大品牌已完成新能源化布局,技术储备涵盖从城市通勤到极限越野的全场景需求。
渠道革命:直营体系重塑用户触达逻辑
营销渠道改革是长城汽车近年来的一大动作。李瑞峰坦言,传统经销商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逐渐显露出弊端——主机厂与用户之间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隔阂。直营体系的建立,旨在打通制造、销售与服务链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用户需求的实时反馈。“未来的渠道边界将逐渐模糊,”他预测,“经销商店与直营店将演变为体验场、交付场与服务场的综合体,而线上平台将主导用户决策链路。”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长城汽车对“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践行。2024年启动的全面TO C(直面消费者)战略中,管理层深入终端与用户互动,通过社交媒体收集真实反馈,甚至将用户建议直接融入产品迭代。李瑞峰认为,唯有真诚对话,才能构建持久的品牌忠诚度。
安全与合规:智能驾驶时代的底线思维
针对近期自动驾驶宣传规范的收紧,李瑞峰表示高度支持:“技术突破必须与法规完善同步。”他重申,长城汽车始终秉持“人机共驾”原则,严格把控宣传口径,杜绝夸大功能误导消费者。“辅助驾驶技术仍在演进中,企业的责任是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而非制造不切实际的期待。”
在销量与质量的平衡问题上,李瑞峰态度鲜明:“1500万用户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资产。”他坦言,面对行业内的价格战与规模竞赛,长城汽车选择坚守品质、安全与合规底线。“短期销量波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用户口碑。”这种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或许正是长城汽车在全球化与新能源浪潮中稳步前行的底气。
从上海车展的展台望向未来,长城汽车的蓝图已清晰可见——以技术全栈自研为矛,以用户深度互动为盾,在全球市场的竞技场上,书写中国汽车品牌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