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30日电 (记者 苗阳)4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现场获悉,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数局始终坚持从“小举措、小切口”入手,做好“大爱心、大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无障碍设施,优化无障碍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办事不便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
一是推动政府网站无障碍升级改造。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访问政府网站时存在的困难,从优化网站界面、增加辅助功能等方面采取措施,上线“无障碍浏览”和“长者模式”,增设语音播报、十字光标等功能,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区所有政府门户网站和97.4%的政府网站已完成无障碍改造工作,有力保障了特殊群体获取和使用政府网站的信息权利。
二是提升政务服务网无障碍服务水平。坚持传统服务与特色服务并行原则,除提供“无障碍浏览”模式、简洁版办事指南等基础服务外,打造“暖心服务专区”和“老年人服务专区”,为老年人和视听障碍人士提供阅读辅助工具和人机语音互动等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同时,在自治区残联大力支持下,内蒙古政务服务网接入“全国残疾人按比例联网认证网报系统”特色专区,“一站式”整合残疾人安置登记、残保金计算器等事项,实现资讯信息集中查、服务事项快速办。
三是丰富“蒙速办”无障碍功能应用。“蒙速办”移动端作为全区统一的移动政务服务总入口,不断拓展无障碍应用场景,提升特殊群体办事体验感。在登录方式上,提供人脸、手势、声纹、指纹、扫码等多种选择,用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安全高效的登录方式;在具体操作上,上线“关怀版”模式,推出智能搜索、智能助理等特色功能,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在服务供给上,整合汇聚社保、医保、退休、养老等40余项适老化高频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就能畅享数字政务服务。
下一步,自治区政数局将在政数领域职责范围内,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增加无障碍预约及办事指引,打造无障碍重点服务应用场景,推动政府网站、政务服务网提供更多无障碍交互功能,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前了解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同时,通过打造数字政务助手、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措施,增加图文识别、语音识别、语速调节等功能,为残疾人、老年人办事服务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体验。让“数字活力”释放更多“数字红利”,用一个个“小举措”为群众办事带来“大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