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中旬开始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百姓剧场”

在梅里斯如火如荼展开

十余个分馆登台献艺

这些由区文化馆

精心策划的文化盛宴

不仅让艺术之花

绽放在寻常巷陌

更让“文化惠民”

真正走进百姓心间


从黑岗子分馆到哈拉新村

从社区广场到线上直播间

普通百姓、退休干部、文艺爱好者

纷纷登上舞台

歌声、舞蹈、快板、小品

诉说生活故事,传递文化温度


01

百姓当主角:

从观众席到聚光灯下

在黑岗子分馆的专场演出中,六十多岁的农民赵立新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与邻居们跳起长扇舞《开门红》。她笑言:“以前总在台下鼓掌,现在能和姐妹们一起表演,连年轻人都说我精气神儿比从前更足了!”像赵立新这样的“非专业演员”在百姓剧场中比比皆是。她们中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农民、有的是退休干部,却因对艺术的热爱走到了一起。


“我们没受过专业训练,但每个动作都带着真情实感。”小品《诊室的风波》主演李翠兰和王桂兰也是普通农民,她们结合日常所见和网络上流行的段子,用幽默的方式讲述诊室里的温暖故事。观众席上,村民范学栋边看边笑:“这不就是咱们平时村里也能遇到的事儿吗?演员演得真像!”


02

文化润乡土:

非遗传承与时代新声

百姓剧场不仅是才艺展示的舞台,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达斡尔族乌钦传承人何庆在嫩江边的线上直播中,用一曲《嫩江四季歌》唱出了民族记忆;青年大学生赵玲、乔明瑾身着传统服饰,将《忠实的心儿想念你》改编成民族风格的歌舞,让古老文化焕发青春活力。


“非遗需要年轻人来传,就像柳蒿芽从嫩江边长出来一样自然。”舞蹈队队员何敏说。在文化馆的组织下,达斡尔族传统舞蹈《库木勒》、说唱“乌钦”等非遗项目通过“百姓剧场”线上平台走进千家万户,既让本土文化“活”起来,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当上了“云上明星”。

03

文化聚民心:

小舞台撬动大幸福

“百姓剧场从3月开始,场场爆满,连广场舞队都主动报名参演。”文化馆副馆长金世宽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已有上千人次参与。“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送文化’,更要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


这种转变在村民中悄然发生。后平村村民李大姐曾是“旁观者”,如今却成了邻里艺术团的骨干;瑞廷村腿脚不利索的闫春霞,在参与歌曲排练后重拾笑容,甚至主动报名学习拄着拐杖登台演出……文化,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着这片土地。

让艺术之光照亮每个角落眼下,区文化馆的脚步并未停歇。他们计划将“百姓剧场”与“非遗进校园”“法治宣传”等结合,让文化服务更贴近民生需求。正如金世宽所说:“文化是生活的镜子,我们希望每个梅里斯人都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光彩。”


从田间地头到舞台中央

从传统技艺到现代表达

梅里斯的百姓剧场

不仅是艺术的舞台

更是一扇窗,透过它

人们看见了文化的生生不息

也触摸到了幸福生活的温度

记者丨王子铜 何迎春

编辑丨赵伟男 校对丨敬 萱

责编丨陈佳玉 总编丨丛明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