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取消了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美国猪肉订单。美国农业部表示,1.2万吨猪肉的装运被叫停。据同一消息来源称,截至4月10日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订单量从每周7.28万吨减少至每周1.8万吨。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表示,协会已要求美国政府和中国暂停关税战,寻求达成一项贸易协定,建设性地解决美国的贸易担忧并维护美国农民所依赖的市场。

俄联邦政府财政大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所长维多利亚·佩尔斯卡娅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预测,中国不会像美国农民指望的那样,恢复美国农产品的供应。

佩尔斯卡娅指出:“中国办事的特点是权衡利弊,奉行深思熟虑的对外经济政策。这里,没有犹豫、分散或一时的利益。中国也希望交易对手具有可预测性和一惯性。由于美国领导层的政策,美国这个合作伙伴非常不稳定,因此中国继续相信它们是不现实的。中国不会很快终止与美国农民签署的合同,但购买量还会持续下降。特朗普与中国的关税对峙是对外经济互动地理格局重塑的信号。如果巴西、阿根廷,甚至秘鲁的交易对手在价格方面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并且遵守长期协议,中国就会与这些国家加强联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俄罗斯和欧盟有可能成为帮助中国实现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潜在合作伙伴。

黄卫平表示:“之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大豆及畜产品(如猪肉、牛肉)。实际上中国自2025年1月中旬以来,已经开始冻结对美国大豆和玉米的采购订单,并减少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至于后续关税战对中美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我认为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总体来看,中国目前可以从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进口大豆等农产品。另外,在关税战背景下,中国还可以扩大从欧洲进口猪肉。特别是随着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预计会有更多的欧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也从俄罗斯进口小麦。因此,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农产品,并不会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产生太大冲击。对此美国的粮商巨头也感到不小的压力,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农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份额有被其他国家取代的风险。从这一角度来看,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可以作为未来中国在中美关税谈判中的一张牌。”

近年来中国积极实现农产品进口多元化。例如,巴西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根据来自中国官方的数据,2016年至2024年间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份额从40%骤降至18%。去年美国猪肉采购量也下降至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18%。2024年美国将成为继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肉类供应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小程序上线啦,欢迎使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