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不仅是制造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加大引才力度,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在围绕特色产业,加快搭建高技能人才队伍。一系列扶持举措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在山东威海一家生产钓具的车间,记者见到了处于试用期的潘磊。他正在各个生产车间轮岗,由老师傅带着熟悉产品生产全过程。


威海是国内最大的渔具生产基地之一,今年以来,随着产业向着智能化转型,像潘磊这样专业对口、有技术潜力的技能人才成了不少企业争相招揽的“香饽饽”。


看到了企业的需求,当地加快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育人才提供资金、平台等支持。

大连、衡水、烟台等地也陆续出台引才新举措,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发放各项补贴,给予科研等方面的支持。

不仅是引进来,还要能留得住、用得好。最近,全国启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对技能人员给予针对性职业培训,畅通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


在重庆高新区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车间里多名技工师傅正在学习编程技能,34岁的王陈已经是第5次参加培训了。经过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王陈取得了五种专业技能证书,他也从原来的四处打零工,变成了每月7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和王陈一样,不少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在汽车凸轮轴机加车间,记者见到了高级技师何根浩,在他的工资条上,记者发现有一项“技能津贴”,他说,自从厂里推行“技能+绩效”薪酬制度后,让他的职业规划也变得更加清晰。

编辑:常悦 责任编辑:刘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