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的生活真就那么好吗?
张志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不惜放弃中国身份,远赴日本。
结果却事与愿违,他不仅没过上梦寐以求的日子,反倒成了一个既被日本排斥又被中国拒绝的“黑户”。
如今流落街头的他,是否心生悔意?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崇洋”观念形成
其实,在决定移民之前,张志强的家庭条件相当不错。
他出生于上海,父母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家具企业,家境殷实。
大学毕业后,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他顺利进入一家知名企业工作,未来一片光明。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对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逐渐感到厌倦。
当时正值一些媒体和所谓“公知”大肆鼓吹“崇洋媚外”的思想。
他们宣扬国外生活比国内美好得多,怂恿年轻人移居海外追寻所谓的“自由人生”。
在这种舆论的影响下,张志强对国外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
一次偶然机会,一位外国留学生邀请张志强前往玻利维亚旅行。
张志强欣然前往后发现,那里的生活节奏缓慢,处处透着自由的气息。
短暂旅程结束后,这段美妙经历久久萦绕在他脑海中。
不过,这次旅行是以游客身份进行的,自然享受了不少优待。
住的是豪华酒店,出行还有朋友担任翻译,所到之处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高档场所。
这些地方消费水平高,人们生活看似轻松自在。
但隐藏在其他区域的艰辛,张志强却一无所知。
不仅如此,他还继续与那些外国友人保持联系,他们不断描绘美好前景诱惑着他。
于是,张志强决心移民海外,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玻利维亚梦想破灭
经过深思熟虑,张志强选定玻利维亚作为移民目的地。
一方面这个国家移民政策较为宽松,另一方面他可以先拿到玻利维亚国籍,再转向其他心仪国家。
1987年,32岁的张志强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然放弃了中国国籍,转而加入玻利维亚籍。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玻利维亚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无忧……
抵达玻利维亚后,张志强迅速租下一间房子,购置家具,打算在此扎根发展。
但玻利维亚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他的预期。
这里的商业环境极其落后,原本计划创业的他,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和市场。
更让张志强苦恼的是语言障碍。玻利维亚主要使用西班牙语,而他此前从未接触过这门语言。
日常生活中,连最基本的交流都困难重重,买菜时都要比划半天,常常闹出笑话。
他的积蓄在玻利维亚物价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去工地干些重体力活。
在玻利维亚煎熬的半年里,张志强每天都在懊悔当初一时冲动,抛弃了在上海的舒适生活。
他无数次想回国,但想到已经注销了中国户籍,又陷入深深的无助。
半年时间过去,张志强整个人憔悴不堪,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无论如何,他都得找到一条出路。
就在张志强几乎绝望之际,一个意外的机会降临。
他在工地上结识了一位日本商人,对方描述了日本的各种优越条件。
日本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
只要肯吃苦耐劳,在日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听到这些话,张志强再次心动,下定决心要去日本闯荡一番!
醒悟时已无退路
为了筹集前往日本的费用,张志强开始新一轮的节衣缩食。
尽管每天胃痛难忍,但想到前方光明的前景,依然咬牙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他终于拿到了为期三个月的日本旅游签证。
刚到东京,张志强就被地铁站里自动售票机的便捷惊呆,在酒店房间里对着会自动冲水的马桶反复研究。
为表达定居日本的决心,他咬牙租下新宿区的高级公寓,站在那里,觉得自己总算迈入了梦寐以求的世界。
然而,张志强低估了申请国籍的难度。
当他按照要求放弃玻利维亚国籍后,日本移民局却以“国籍变更过于频繁”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
一夜之间,他从满怀希望的准移民变成了毫无合法身份的“黑户”。
为了避免被移民局发现,他只能蜗居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每天都提心吊胆。
没有工作签证,他无法找到体面的工作,只能偷偷在按摩店打黑工,勉强维持生计。
在绝望之中,张志强多次尝试申请日本国籍,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他试图向国内的朋友求助,却发现昔日好友都对他避而远之,不愿施以援手。
岁月如梭,张志强开始关注祖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古老的国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曾经的贫困与落后已被现代化的城市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所取代。
看着一座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张志强内心充满了悔恨。
张志强试图申请恢复中国国籍,但由于长期旅居海外,不符合居住条件而遭到拒绝。
就在张志强濒临绝望之际,噩耗传来。
他90岁高龄的母亲病危,希望在弥留之际再见他一面。
张志强悲痛万分,找到中国驻日使馆,恳请帮助他回国见母亲最后一面。
在大使馆的帮助下,他获得了短暂回国的许可。
然而期限一到,他又被遣返回了日本。
结语
望着东京灯火辉煌的夜景,张志强泪流满面。他懊悔年轻时的任性与冲动,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绝不会再放弃中国国籍。可惜,覆水难收,他已经失去了回头的机会……
参考文献:中国新闻网:《在日华人15年无国籍终获在留许可 情况实属罕见》-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