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注定是要在美国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总统,不是因为他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他够“奇葩”。他的执政风格充满戏剧性,政策反复无常,外交手段简单粗暴,把国际关系当成商业谈判,把盟友当客户,把美国政府当成自家公司。这种“商人治国”的模式,搞的是鸡飞狗跳。
特朗普执政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弃约精神”。他上台后,签署海量的行政令,对内大规模裁撤联邦机构及其雇员,对外挑起贸易战,撕毁条约、“退群”,扬言要占领盟国领土,挥舞美元大棒。例如,重返白宫第一天,特朗普就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接着又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他还多次威胁要退出北约,公开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把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变成美国领土。
他的关税政策同样延续了这些特色,搞出了所谓“对等关税”这么一个玩意,结果呢?美国股市暴跌,美元指数跌至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美债遭遇抛售潮,形成罕见的“股债汇三杀”。加征关税不仅没让美国赚到钱,反而推高国内通胀,超市商品价格平均上涨29%。
政策的混乱性远不止这些,日前美国财政部宣布,将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联邦政府净借款预估大幅上调至5140亿美元,较2月预测的1230亿美元激增308%,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政府效率部”在马斯克带领下,大刀阔斧裁撤联邦雇员,美国国务院、教育部、国防部、国税局等诸多部门也遭重创,尤其是税务局,大量税务官被裁员后,联邦机构收税的能力锐减,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只能靠借钱过日子了。
特朗普的这些行为,对美国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严重损害了美国的经济稳定性。他的关税战不仅没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美国“再次昂贵”。最严重的影响是,特朗普动摇了美元的信用基础。美元霸权的核心是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任,但特朗普的一通王八拳,美债不再吃香,而特朗普的应对办法,竟然是多次威胁罢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美联储降息为政府债务兜底。
美国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高达1万亿美元,比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国防开支还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得不采取行动规避风险。近几年,中国持续减持美债,逐步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这一趋势在特朗普二次上任后加速。中国很清楚,持有大量美债意味着将自身经济安全绑在美国的政策风险上。特朗普的关税战、债务危机、美元贬值,都让美债从“避险资产”变成了“风险资产”。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绝不会在霸凌面前低头。
特朗普的行为不仅伤害了美国,更对全球经济和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他的单边保护主义政策,破坏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加剧国际经贸紧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其中对美国经济增速的下调幅度最大。
更危险的是,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让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他扬言“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结果三个月过去,和平计划仍是一纸空文。他提出“清空加沙”,把巴勒斯坦人的故土改造成“海滩度假区”,这种荒诞的“交易思维”,彻底暴露了他对国际政治的漠视。
面对这种局面,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日前,金砖11国代表齐聚巴西里约热内卢,共同讨论如何应对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轮值主席国巴西总统卢拉明确表示,金砖国家有权不依赖美元进行贸易,美国应停止“挑衅和施压”。这一表态直指美元霸权的软肋,标志着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
中国外长王毅在金砖外长会议上指出,对于美国的霸凌行为,“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这句话解释了中国为何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采取强硬姿态。中国的策略很明确:不跟美国玩“关税数字游戏”,而是换赛道,用“外交围堵”和“经济合纵连横”,让美国的拳头砸在棉花上。
特朗普以为加税能让中国屈服,但中国直接掀了桌子,不玩了。白宫急了,又紧急喊话,要求中国“停止反制”,甚至声称特朗普“愿宽宏大量”谈协议,就连特朗普本人都暗示愿意降低关税。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恰恰暴露了美国的虚弱。
中国接下特朗普的挑战书,不是逞强,而是清醒。王毅外长的表态,点名警告美国,不仅是中国的立场,也是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特朗普或许以为他能靠“交易的艺术”赢到底,但他忘了——当全世界都拒绝按他的规则玩时,再精明的商人也会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