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汽车消费论坛上,北京现代第三次斩获“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消费者口碑-卓越品牌”大奖,成为合资品牌中的综合评分冠军。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北京现代服务能力的肯定,更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为王”向“服务制胜”的深刻转型。以此为切入点,我们需从行业、品牌与全球化三个维度,重新审视售后服务的战略价值。



售后服务: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引擎”

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正从“功能性满足”向“体验式增值”跃迁。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3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增速达13%,售后服务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战场。而北京现代连续三次摘得口碑桂冠,恰恰印证了服务力对用户粘性与品牌忠诚度的关键作用。

从行业视角看,售后服务的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消费决策的“信任杠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CADA云数聚平台数据显示,超60%消费者将售后服务口碑作为购车决策的重要参考。北京现代的“真材实料、真诚服务、真实价格”三真准则,通过4S店实时评价体系形成正向循环,成为用户信赖的基石。

二是产业升级的“价值支点”。传统汽车价值链中,制造环节利润占比持续下降,而服务环节的附加值日益凸显。北京现代投入80亿元深化本土化创新,推出“myHyundaiCare”服务品牌,与京东养车、天猫养车合作推动服务数字化,正是对“微笑曲线”右端价值的深度挖掘。

三是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智能化技术普及,用户对远程诊断、预测性保养等服务的需求激增。北京现代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模式,将原厂标准与数字化运营结合,为行业树立了“智能服务+品质保障”的标杆。



品牌的必修课:以服务筑牢品牌根基

对于正在崛起的新能源与自主品牌而言,北京现代的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有一个事实是,服务能力是品牌长跑的“耐力赛”。尽管新势力在智能化服务上不乏亮点(如蔚来的App全流程服务、理想的远程诊断系统),但行业仍普遍存在客服专业性不足、服务流程透明度低等问题。

北京现代的“三度问鼎”表明,服务竞争力的构建需系统性发力。首先是战略定力。北京现代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以80亿元投入打造“真•质”服务体系,证明服务建设需长期主义支撑;其次是数字化融合。通过与京东、天猫等平台合作,北京现代将原厂服务标准与互联网流量、运营能力结合,既拓展服务触点,又提升效率。另外则是用户思维。依托CADA云数聚平台实时采集用户反馈,北京现代形成了“需求洞察-服务优化-口碑反哺”的闭环,避免了服务与需求脱节。

全球视野下的服务范式

从世界层面看,北京现代的成就体现了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深度本土化智慧。其“慢造车、重品质”的底层逻辑,与全球汽车产业向“可靠优先于速度”的回归趋势不谋而合。首款纯电SUV ELEXIO历经五年研发,以“可靠品质优先于速度”重新定义新能源价值标杆,这一策略与大众、日产等跨国车企加速本土研发的“中国速度”形成互补,展现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之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现代的服务模式为全球车企提供了“东方样本”: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服务链路,既保留4S店的专业性,又融入互联网的高效与透明,这种“守正创新”或将成为跨国品牌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通用解法。



结语

北京现代的三度摘冠,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隐喻:当硬件同质化加剧,服务将成为品牌价值的终极护城河。对于新兴品牌,唯有将服务意识融入战略基因,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而站在全球视角,中国市场的服务创新实践,正为世界汽车产业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未来,谁能以服务重塑用户关系,谁就能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掌握话语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