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3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彭丹琪)“一块滑板的寿命主要由其耗损程度来定。对于要求不高的新手来说可以用很久,使用频率较高的滑手基本上两三个月就要换一块,耗损更大的可能一个月就要换一块。”废旧滑板的宿命只能是被丢弃吗?对于滑板爱好者、“二分之一”品牌主理人啊果(化名)而言,旧滑板蕴藏着无限可能,是实现天马行空创意的重要载体。
啊果
爱好变事业
啊果玩滑板已有近12年。高三毕业时首次接触这项运动,进入大学后便开始和室友、其他专业的同学约着玩滑板,并组建了滑板社团。“一开始是觉得滑板很帅,真正接触后就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
大学毕业后,啊果从事了两份与现在截然不同的工作。第一份是在广州某公司做电话销售,第二份在惠州某初创企业做新媒体运营。“我做新媒体运营的那家企业当时刚起步,我一个人干一个团队的工作,还要时常吃老板画的‘饼’。”他笑着回忆道。
2018年某天,被随手拾起的旧滑板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我看着旧滑板,感觉扔掉很可惜,于是我第一次尝试将旧滑板切割打孔,装上指针做成闹钟。”啊果的第一件“作品”尽管成品略显粗糙,但这次创作让他窥见了旧滑板的另一种可能。
木工“小白”成知名手艺人
粗糙的闹钟激发了啊果的创作欲。他购置专业工具,从零开始学习木工技艺。“作为完全的新手,一开始面对切割机器内心还是有些害怕的,初期几乎每个工具都让我受过伤。”为了让木制首饰达到防水效果,他曾耗时月余攻克防水技术。“那段时间反复试验,几近崩溃,但成功时真的很开心。”
啊果的作品。 受访者供图
“有了知名度之后,开始有国内外滑板比赛的赞助方或者主办方联系我,让我为他们设计制作奖杯。”除了与滑板赛事合作外,在创作之余,啊果也与咖啡店、插画师、玩具涂装师、设计师等进行联名合作,不断探索旧滑板的新方向。
历经七年打磨,如今的啊果已成为“滑手”圈里知名手艺人。通过朋友推介,全国各地的旧滑板源源不断寄往他在惠州的工作室。首饰、摆件、定制奖杯……这些承载着滑板文化的工艺品,让旧滑板在他手中重获新生。
创作不设限
在啊果看来,不给自己设限,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便意味着无限可能。“我创作一直是随心而想,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用旧滑板雕刻成的骷髅头内刻有一个滑板碗池,这是啊果的作品之一,寓意一个满脑子都是滑板的人。
基于滑板的图案、纹理等不同,加之自身天马行空的想法,啊果手中的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告诉记者,一旦有了想法便会付诸实践,通过改造旧滑板让抽象的想法变得具象化。“有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也会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但也正是因为作品的独特性,让我能够每天迎接新的可能。”
这种自由创作模式,让啊果既能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又通过作品结识更多的滑友。闲暇时,他会到不同城市玩滑板。“深圳的街道平整,公园也多,而且包容性很强,玩滑板的氛围很不错。”
啊果与滑板赛事合作设计奖杯。受访者供图
手工艺品有局限性,对于未来规划,啊果计划通过拍摄自己改造旧滑板的视频传播滑板文化,让更多人理解这项运动的魅力。
“二分之一”这个随口而起的名字,已成为最具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在啊果眼中,一块滑板的生命分为两部分,前二分之一是陪“滑手”一起驰骋街头,后二分之一则是化作艺术品开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