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6676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是医生,他总是过度担心“医闹”事件

02、他极度害怕泄露个人隐私,竟与一部网剧有关

03、他再次出现高焦虑,怎么引导他平静下来?

最近,我们持续分享患者伟涛的康复过程。

伟涛的病情非常复杂,出现过非常典型的躁狂发作:爱说大话、吹牛,傲慢自大,精力充沛。

他被北大六院的大夫诊断为典型的双相障碍,大夫还说,他要做好终生服药的心理准备。

如果按照主流精神科的诊断标准,伟涛还有强迫症,因为他很容易胡思乱想,有穷思竭虑、反复洗手等强迫症状。

无论是双相障碍还是强迫症,光是其中1种,就足够令主流精神科大夫感到头大了!

在前6次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中,创伤修复师Lucy为伟涛修复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他的病情飞快地稳定下来。

有了这个基础,我开始指导他迅速减药。

伟涛刚来的时候服用5种药,喹硫平一天吃200毫克,碳酸锂600毫克,药量挺大的!

但在1个月内,他的药量减到了只剩50毫克的喹硫平,晚上有需要时吃一片右佐匹克隆助眠。

在主流精神科大夫看来,这个减药速度简直像个奇迹!而且,伟涛基本没出现减药反应。

01、父母是医生,他总是过度担心“医闹”事件

昨天,我们讲到伟涛对宠物用情太深了。

他养过2只狗,一只去世了,一只走丢了。他一直放不下这2段“感情”,经常梦见跟狗狗玩得很开心,醒来后却发现狗狗早就不在了,他会悲伤、低落很久。

归根到底,主要是伟涛在成长过程中太孤独了,父母陪伴他太少,根本没有满足他的情感需求。

所以,他特别珍惜小狗的陪伴,觉得特别温暖、美好,在他心目中,小狗就是家人。2只小狗突然离开,这对他造成了极大心理打击!

如今,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养宠物,也把宠物当成家人一样。有时,宠物确实能给他们带来温暖,甚至部分疗愈心理创伤。

不过,如果用情太深,失去了理性,养宠物也可能“致郁”!

要是宠物去世或者走丢了,“养宠党”很容易形成较大的心理创伤,责备自己没照顾好“毛孩子”。希望这部分年轻人要加强自我觉察!



此图为AI生成

虽然伟涛的病情好多了,但距离真正康复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很快,他接受第7次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

伟涛的父母都是医生,他说,他只要看到医闹、伤医的新闻,就会控制不住地焦虑,担心父母有危险,满脑子都是令人恐惧的画面,根本停不下来。

而且,他的父亲确实在一次医患纠纷中被打伤过,虽然伤势不重,但伟涛被吓得不轻,“这次是没出什么事,万一下次出大事呢?”

应该说,伟涛关心父母的安全,这很正常。可他这担心程度明显超标了,他自己都知道有点儿过头了,但他就是控制不了。

创伤修复师Lucy决定处理这个问题,她利用3PT,深入到伟涛的内隐记忆层面,找到了6个对应的心理创伤,以下分享4个比较重大的。

第一个创伤事件追溯到伟涛上初一、初二的时候,竟然跟一本医学杂志有关。

有一次,伟涛去医院找妈妈,妈妈不在办公室,但是他一眼就瞅见了桌面上有一本医学杂志。

杂志的封面印了一张很吸睛的大图片:一群医务人员戴着头盔,手里还握着棍子,一副准备干架的样子。

伟涛被这张图震住了,“为什么要让医务人员戴头盔呢,这说明他们的头部、脖子很危险,随时可能就会被病人砍伤”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还要拿着棍子准备跟人搏斗,这太可怕了!”

而且,伟涛一直觉得医学杂志是很权威、很科学的,连这么严肃的杂志都登了这样的照片,说明医患冲突已经非常常见、非常严峻了!

他马上又联想到他亲眼见过的医闹现场,病人家属们都凶巴巴、恶狠狠的,动不动就说“要搞死你们”,医生护士都不吱声,显得很弱势。

那个场面,伟涛想起来都觉得害怕,而且越想越恐惧。

第二个心理创伤也发生在初中时期。当时,他的学校风气不好,经常有地痞、流氓、小混混打群架。

伟涛不止一次在学校看到有同学被人拖进厕所里暴打,出来的时候,浑身都是淤青及血迹。

有一次上课时,伟涛瞅见教室后门有个同学被人揍了。到了中午,挨了揍的同学“摇人”了,叫来了一些社会上的人给自己报仇,双方人马公然斗殴。

还有一次,伟涛放学后跟同学一起骑单车回家。他们有说有笑,聊得热火朝天,连路都不看了,结果“砰”的一声,他撞上了同校的两个小混混。

这下可闯祸了,两个小混混瞬间就火冒三丈,把伟涛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暴打,打完拍拍屁股就走了。

同学们赶紧围过来关心伟涛,问他要不要告诉老师。伟涛心里纠结了一下,最后决定要说出来。老师又把这件事告诉了伟涛父母,大人们果断选择了报警。

很快,警察来到学校,把这2个小混混狠狠地骂了一顿。

事后,伟涛有一个同学听说这2个小混混要报复伟涛,他很勇敢,立刻站出来对小混混说:“伟涛是我好兄弟!你们要是敢再找他麻烦,我就收拾你们!”

有了这位仗义朋友的撑腰,伟涛心里那叫一个踏实,内心非常有安全感,还以为这事儿就这么翻篇了。

结果没过多久,伟涛又听同学说,那两个小混混为了一个女生争风吃醋,还打起来了,其中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捅了!

伟涛吓得浑身发冷,“原来那个人这么狠!还敢捅人!他当初想报复我,幸好没有发生,不然我早就被捅了!”

这一连串闹心的事导致伟涛出现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甚至一看到社会上的小混混、流氓就害怕得心里打哆嗦。

第三个心理创伤事件发生在2020年1月,当时,有一个伤医事件震惊了全国——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被患者家属割伤颈部、最后不治身亡!

伟涛也知道这件事了,他非常压抑、非常悲伤。

他还看到新闻里说,杨文医生的儿子曾经劝过母亲不要当医生了,不如移民去美国生活,结果还没实现,母亲就出事了。

“其实我也很希望我爸妈别当医生了,太危险了!但是他们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伟涛心里又害怕又悲观,总觉得父母肯定会出事,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第四个创伤事件比较重大,就是上面提到过的——伟涛父亲曾因医患纠纷,被打伤了。

当时,有个患者在伟涛父亲的科室住院一晚,结果第二天病情恶化,突然去世了。

经过第三方专业鉴定,医务人员的处理方式都没问题,这压根儿不是医疗事故。可死者家属不依不饶,不停到医院闹事,张嘴就要医院赔10万。

医院领导想息事宁人,就答应了。谁知道患者家属蹬鼻子上脸,觉得之前开价开低了,又说10万不够,要80万!

这下子医院肯定不乐意。患者家属就天天带人到医院大吵大闹,还把伟涛爸爸打伤了。最后,医院报警了,家属才向伟涛爸爸道歉。

最后,伟涛爸爸的伤势不重,那些家属的无理医闹也没得逞。但经过这件事,伟涛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爸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患者,万一遇到不讲理的,又砍又杀的,他们就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伟涛越想越恐惧,不停地灾难化思维。

Lucy将这些心理创伤修复,并引导伟涛要意识到,虽然医务人员会面临一些危险,但整体上风险是非常低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很尊敬医生的。

而且,国家已经意识到伤医问题了,想了很多办法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很多医院都设置了安检。

而且,我国大力地“扫黑除恶”,人脸识别和公共场所的“天眼”特别发达,国内社会真的一天比一天安全,没他想象中的那么危机四伏。

只要他和父母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就行了,不用过分担忧、恐惧。

第二天,伟涛接受我的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

其实,一个人的焦虑程度跟自信程度密切相关;而自信程度又跟身体健康水平有关联。

我给伟涛支招,“你1米8,那么好的身体底子,你平时可以多健身、甚至学个拳击,练得再壮实点儿,”

“以后要是有人想欺负你,你就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父母!你自然就没那么焦虑了。”

而且,我也是医生,对于医患纠纷和医闹,我也有不少切身体会。我答应伟涛,我会给他父母一些建议,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别让儿子担心。

伟涛说他对这个问题的担心程度已经低很多了,很感谢我和Lucy。

02、他极度害怕泄露个人隐私,竟与一部网剧有关

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进行到这个阶段,伟涛觉得自己好得差不多了,心情挺不错。

但在伟涛妈妈看来,儿子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愿出门运动;整天玩手机、玩游戏;专业书看不进去,学习状态不佳……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伟涛的高焦虑又蹦出来了!

那天,伟涛用浏览器上淘宝,突然发现浏览器自动保存了他的密码。他吓得够呛,瞬间脸色煞白,额头直冒冷汗,急得眼眶都红了,感觉下一秒就要哭出来!

其实,常上网的人都知道,很多浏览器都会弹出询问框,问要不要保存常用的账号、密码。要是不需要的话,勾选不保存就好了,这事儿很寻常。

但在伟涛看来,这一点儿都不寻常。“我之前用这个浏览器登录过好多网站,有好多隐私,完了完了,我的浏览记录会不会全被别人看到了?这可怎么办啊!”

伟涛妈妈不停地安慰他,“没事的,哪有那么多人盯着你的信息啊!”可伟涛根本听不进去,伟涛妈妈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找我求助。

我让伟涛妈妈转告他,他要提高自我觉察,要意识到,他那么恐惧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很可怕,而是因为他有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他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停下来,及时调整心态,恢复理性,别在灾难化思维里面越陷越深!

然后,我又马上把事情告诉了Lucy,她决定第二天就紧急处理这个问题。

结果伟涛和Lucy见面后,竟然说不想处理这个问题,“Lucy姐,每个人都害怕隐私被泄露啊,我这种反应不是很正常吗?为啥非要说我有心理创伤呢?”

Lucy非常明确地告诉他,根据她丰富的经验,这背后一定有创伤事件,她建议还是要处理。不过,要是伟涛实在不愿意,也可以先观察。

伟涛想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选择信任Lucy,接受这次3PT:为什么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时,他那么容易过分担心、过分焦虑?

在伟涛的内隐记忆层面,Lucy找到了3个相应的心理创伤事件。

第一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伟涛2岁时。正值春节期间,一到晚上,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声音很大,伟涛吓得大哭。

但他那时候很小,大人问他“哭啥呀”,他也说不出来。伟涛的奶奶比较迷信,以为孩子中邪了,找了个“神婆”做了一场法事。

后来,伟涛真的不哭了,家人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其实,这件小事,是伟涛变得胆小、怕事的“罪魁祸首”之一!

第二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伟涛高考后的暑假。有一天,他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件特别缺德的事:

有个人登录了别人的高考志愿填报账号,把人家的志愿给篡改了,导致别人最后被更低档的大学录取了!

“这个人真是太可恶了!那个可怜鬼,被改了志愿,多倒霉啊!”,伟涛特别忿忿不平。

从那以后,他非常担心自己也会遇到类似的事,发誓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网络账号,不让任何人知道。

伟涛的第三个创伤事件,跟初中时看的一部网剧《毛骗》有关。

他说,这部网剧里面介绍了很多骗术,共同点都是引诱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提供了个人信息,骗子再把他们的钱财都骗光。

刷这部剧的时候,伟涛看得非常入迷,被“清醒催眠”了,很多情节进入了他的内隐记忆层面,让他形成了很多扭曲认知,尤其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

Lucy修复了上面的心理创伤之后,引导伟涛要意识到,虽然上网是有一定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但整体上,风险是可控的。

现在很多网站的安全系数已经大幅度提高,没必要过度焦虑和紧张。

如果他想更好地保护隐私,可以尽量做好防护措施,比如使用别人的电脑、公共电脑登录账号时,注意勾选不保存密码就好。

出门在外时,他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钱包,别泄露了手机密码、付款密码、银行卡密码等等。

其实,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行事磊落、光明正大,不做坏事,就算有些信息不小心泄露了,对生活也不会有明显影响。

这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好奇心强,或者贪小便宜,点开一些非法的、有陷阱的网站,更不能在网上做违法的事,否则会自食恶果!

第二天,伟涛告诉我,他以前一直不确定自己谨小慎微的性格到底是天生的,还是源于心理创伤。

通过这次3PT,他终于知道答案了,“原来我小时候被鞭炮吓成那样!还有,那部剧我还记得,当时觉得很好看,一天追好几集,没想到它对我影响这么大!”

我告诉伟涛,每个人都不愿意泄露个人隐私,但正常来说,遇到浏览器自动保存密码这种事,根本不用害怕、焦虑到这个地步。

伟涛的反应那么大,很明显有心理创伤。如果创伤得不到修复,他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断积累,那就不仅情绪波动那么简单,甚至可能惊恐发作!

他一开始不愿意接受3PT,还觉得跟心理创伤没关,其实暴露了他自以为是的偏执型人格。

这次,伟涛不反驳了,还主动坦白:“其实我也发现了,我从小成绩好,老师经常夸我,夸得我都飘飘然了,变得有点自负了。”

他说,现在他的焦虑、紧张感基本消失了,也知道自己很多想法不成熟了,以后他一定会相信我和Lucy,好好接受3PT。

我心里忍不住乐了。伟涛这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很理性,对自己的问题很清楚,人也很谦虚。可他一旦焦虑起来,他认定的想法,几乎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在后面的临床心理干预中,他固执己见的情况还出现过好几次。

03、他再次出现高焦虑,怎么引导他平静下来?

随着伟涛的情绪进一步稳定,我指导他把剩下的50mg喹硫平给停了,我还特意叮嘱他妈妈,要密切观察伟涛停药后的反应。

我也跟伟涛打了“预防针”:

要是停药后出现情绪波动,这很正常,而且也不是坏事,反而能让那些藏得很深的病理性记忆浮出水面,然后及时用3PT去修复,其实更加高效。



此图为AI生成

这个时候,是伟涛接受我们临床心理干预不到2个月,他吃的精神科药物只剩下每晚1片右佐匹克隆了。

这次减药后,伟涛有一点儿胡思乱想,有点影响睡眠,但不严重,情绪也还好,他和妈妈都放下心来。

结果没过几天,伟涛妈妈又找我“求救”:伟涛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偶然发现WPS有自动备份功能,又开始焦虑恐惧,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

他在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担心手机音量太大,通话内容会被别人听见。

连续焦虑了1、2天之后,伟涛绷不住了,啥都往不好的方向想:

“我都接受心理干预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好?我好不了了,我让爸妈失望了,让何医生和Lucy姐失望了……”,说着说着还哭起来了。

伟涛妈妈赶紧搬出我之前说过的话,告诉伟涛这其实是停药反应,反而对暴露心理问题有帮助。

可是,负性情绪上头的伟涛哪里听得进去啊!我告诉伟涛妈妈,别慌,把喹硫平加回去一点儿,每天晚上吃25mg,先把情绪稳住。

很快,伟涛的情绪稍微稳定点了,我约他过来进行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

我问他:“好多人都知道WPS会自动备份,这是为了防止文件丢失,是好事。你为什么这么焦虑呢?”

伟涛很无奈说:“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自己在瞎想,但我也控制不住啊!”

“而且,当我意识到自己在瞎想之后,我更绝望了,我都接受您和 Lucy心理干预这么久了,怎么还是老样子?我一下子就对康复没信心了,情绪就崩溃了。”

我赶紧分析:“你要知道,你患的是典型双相障碍Ⅰ型,还有强迫症。”

“在主流精神科里,双相障碍是重性精神疾病,很难治好。强迫症也好不到哪儿去,被称为精神科的牛皮癣。”

“对于主流的精神科大夫来说,你是典型的疑难杂症。你去过北大六院,那是国内精神科的天花板!可是,北大六院都没能让你好起来!”

“我这么说,意思不是你康复不了,而是希望你要意识到,你的病情很复杂,病理性记忆有很多,虽然3PT已经很高效了,但也不是2个月能彻底解决的。”

“而且你要从积极的方面看,你病了那么多年,现在才过了不到2个月,你的症状就缓解了很多,药物就剩一点点,这不是好转吗?这不是进步吗?”

我告诉伟涛,他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会自我肯定!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们的3PT与精神科药物治疗、主流心理治疗相比,已经是神速了,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伟涛出现的情绪波动,很明显是因为停药之后,过去被药物压住的症状和心理问题冒出来了,这其实是个契机,正好赶紧处理了,他好得更快!

我一通分析,伟涛的焦虑又降低了一些,也找回了一些康复信心,说自己会好好调整一下心态,确实太着急了。

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次伟涛的情绪波动非常正常,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他毕竟是患者,没法做到那么理性。这时候,患者父母的心态就很重要。

有的患者父母一看孩子焦虑了,他们也焦虑,也灾难化思维:觉得3PT没效果了、浪费钱了、浪费时间了,甚至以为我们是骗子!

但伟涛妈妈对我们很信任,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与她本身就是医生有关。

她明白儿子的病情非常复杂,康复之路肯定一波三折,她早就已经做好了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伟涛出现波动的时候,虽然她也有点急,但整体还是理性的,不停安抚儿子,也一直坚持让儿子接受3PT。

看到这里,应该有很多网友已经知道伟涛的特点了——他特别容易焦虑,在别人看来一丁点儿小的事,他也会胡思乱想很久,脑补出很多可怕的“后果”。

他还有另一个问题——有些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他总忍不住一直想,觉得自己没做好,以后肯定会出现灾难化后果!

伟涛真的太容易精神内耗了,简直是特典型的“焦虑体质”。

“精神内耗”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心理创伤呢?下一篇案例文章继续分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