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0日讯 4月30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造青岛海洋科普之城有关情况。

为了更好服务全民海洋科学素养提升,服务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服务海洋强国建设,驱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化发展,青岛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打造青岛海洋科普之城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聚力构建海洋科普资源平台体系

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科普场馆资源、内容资源、活动资源和人才资源,在工作方案中梳理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共建共享、供需对接、供给有力的平台体系。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完善科普场馆发展体系,以青岛海洋科普联盟、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等区域性科普组织为纽带,引领更多科普场馆参与海洋科普事业,进一步发挥青岛海洋科技馆、青岛科技馆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中国大洋样品馆等专业性博物馆、展览馆的展教优势,发挥海信探索中心、青岛贝壳博物馆等社会化场馆的运行优势,促进馆际合作、馆社合作、跨界合作。

规划海洋科普研学精品计划,围绕青少年多样化科普需求,大力开发科学文化积淀深厚、海洋特色鲜明、科普属性突出、地缘优势显著的主题研学计划。

开发海洋科普特色课程,与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进一步对接合作,继续开发注重互动性、探究性的海洋科普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课程。

汇聚海洋科普优质资源,通过开展原创海洋科普作品等征集活动,筛选推介海洋科普精品图书、出版物等方式,形成科普资源包和线上资源平台,多渠道对外开放共享。

培育海洋科普骨干人才,广泛宣传动员,鼓励科普专家、科普大咖、科学副校长、海洋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群体积极参与海洋科普,为青岛建设海洋科普之城夯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聚力构建海洋科普活动拓展体系

科普活动举办水平是科普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将加强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共同推出包括科普竞赛、联合活动、主题活动、特色活动在内的海洋科普系列活动,不断完善活动动员机制、工作机制和宣传机制。精心培育青岛市海洋科普知识网络竞赛、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岛市小学生海洋科普讲解大赛、青岛市中小学海洋知识竞赛等竞赛品牌,策划组织海洋科普“五进”活动、海洋科普联合活动,借助科普秀、科普剧、科学实验、观察体验等新的活动载体,发挥“校外大课堂”浸润式科学传播的优势,推动科学传播大众化。

另外,为推动青岛优质海洋科普资源整合输出,将积极融入青岛市对口协作工作大局,继续深化打造西藏日喀则海洋科普馆,拟于今年下半年开展“海洋科普西部行”活动,组织专职科普人员和科技志愿者赴甘肃定西等地,为中西部青少年推出涵盖海洋科普巡展、讲座进校园、科学小实验等板块在内的“科普大餐”,加快实现海洋科普资源跨地域流动与共享。

聚力构建科普数字传播体系

为更加充分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化海洋科普需求,注重在“媒体+科普”上下功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提升优质科普内容的创作和传播能力。以海洋科普抖音号为例,去年全年推送短视频210个,观看量达1550万人(次),海洋科普传播效能显著增强。

按照工作方案,将用好各类自媒体资源,发挥科普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科普易行·智慧地图”微信小程序平台的传播优势,打通线上线下科普资源共享渠道。

推出线上直播活动,以海洋科普直播工作室等阵地为依托,精心筛选直播课内容和主题,邀请海洋领域专家做客,促进前沿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传播扩散。

制作原创海洋科普节目。与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全媒体沉浸式海洋科普节目《探海》16期,通过实地探访科考船、对话院士专家、走进科普场馆等方式,展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增强科学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开设《你好,科学家》电视栏目,拍摄《青岛海洋科学家的故事》系列纪录片,展示青岛海洋领域科学家优秀事迹及崇高精神品格。

闪电新闻记者 臧一文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