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在广袤无垠的太平洋上,竟然有一块“中国地”,并且面积高达15万平方公里,与山东省差不多,起初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个谣言,但没想到的是,联合国竟然出面承认,就连美国也没办法否认,只能干着急,那么,这块地究竟从何而来?
太平洋深处的“中国地”
太平洋是我国唯一毗邻的大洋,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深、且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其东西夹在亚洲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南侧毗邻南极洲,西南是大洋洲、北侧则通过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衔接,整片大洋东西跨度高达19000公里,南北宽15900公里,总面积达到了18134.4万平方公里,太平洋地区沿岸国家众多,包括中俄日韩、菲越马印等亚洲14个国家,美加墨、巴拿马、秘鲁、智利、等16个美洲国家,以及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4个大洋洲国家,其中斐济、汤加、萨摩亚等都是位于太平洋深处,孤悬海外的小岛国。而抛开沿岸国家专属经济区,太平洋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公海。
就在这片广阔的海域内,有一块“属于中国的地”,这块地位于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简称CC区,北侧以克拉里昂断裂带为界,向南直至克利帕顿断裂带,东西长7240公里,南北跨度4500公里,总面积能够达到45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水深在4000至5500米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6000米,属于典型的深海平原环境。与我国有关的这部分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与山东省差不多大。
这块太平洋上的“中国地”为何会得到联合国承认?
太平洋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下蕴藏着多金属结核、稀土元素、镍、钴、铜、锰结核等,且主要便分布在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据悉,这片海域蕴藏的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超210亿吨,美国地质调查局曾给出估算,潜在资源价值超8000亿美元。
由于太平洋超80%都属于无主之地,因此很快便成为了世界各国争抢的对象,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冲突,更方便管理太平洋,于是联合国在1982年出台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照公约,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1994年实行后,在这片海域的资源开发需要遵循公约条例,由国际海洋管理局统一进行监管。
而在公约正式生效之前,已对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等资源进行勘查活动,并投资至少3000万美元的国家或其控制下的法人和自然人,被称之为先驱投资者。
先驱投资者一旦发现矿藏,则能够获得50%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剩下的50%则归联合国管理。秉着先到先得的原则,很多国家开始纷纷加入勘探行列中。
而我国在1976年便开始对大洋进行科学考察,并在1991年成为全球第五个获得“先驱投资者”地位的国家,在1991年海洋公约生效前,共有7国进行过勘察活动,除了我国,还包括印度、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以及波兰。公约生效时,七国都正式提交了申请矿区登记,并先后都通过了审核。其中除了印度矿区位于印度洋中印度洋海盆外,其他国家矿区都分布在东北太平洋海盆,也就是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海域。在我国的努力下,中国在该海区获得1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
不过严格来说,这些矿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土”,虽然不涉及主权归属,但依旧具有实际的资源开发权,并且随着我国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并获得开采权的矿区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多金属结核未来将为我国新工业、科技等领域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只是在先驱投资者中却少了美国的身影,作为太平洋地区关键国家之一,却没有通过国际海底管理局获得正式勘探合同,得到开采“特权”,美国难免眼红着急。但前段时间美国曾计划绕开国际海底管理局,直接授权企业开采国际水域矿产,遭到了近40个国家反对。由此也反映出了在克拉里昂 - 克利帕顿断裂区也存在一定争议和地缘博弈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