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从伦敦街头热气腾腾的火锅,到进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市场的“龙抄手”和“夫妻肺片”,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川菜不仅是四川的文化名片和产业名片,也正以丰富的味觉吸引全球各地食客的味蕾。4月2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专场新闻发布会。
稍显特别的是,这场发布会在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实验管理中心“开灶”,在川菜技艺传承和创新孵化的“案板”前,立法工作者、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各相关方一同为川菜发展“掌勺定味”。
《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专场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晓/摄
过去,四川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川菜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川菜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拓展到全球多地。据初步统计,全国川菜(含火锅)门店超32万家,城市覆盖率达92.2%,排各大菜系首位。为何还需要制定《条例》?
“此前,川菜相关政策存在阶段性、周期性和零散性问题,难以形成长期稳定、全面系统的支持体系。”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贺江华提到,随着川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暴露出诸多深层次问题,如产业标准化程度不足,菜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大规模连锁化扩张;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性不够,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紧密合作,影响产业整体效率等。
于是,去年9月,《条例》(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今年3月28日获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5月1日起施行。记者梳理发现,《条例》共29条,覆盖了川菜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一系列举措。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商务、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在促进川菜发展中的工作。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尹奇志表示,四川省商务厅近期将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四川省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餐饮消费提振、产业提升、开放提能、供给提质、要素提效和服务提档六项行动,以餐饮消费带动川菜一二产业发展。
“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有中餐的地方就有川菜。”在四川省非遗协会川菜专委会主任杜莉看来,川菜国际知名度极高,但其形象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既是川菜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条例》的一大亮点。
杜莉表示,川菜专委会今后将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途径,如参加国内外非遗相关博览会、交流会等,开展川菜非遗展示展览,加强川菜国际传播,更好地提升川菜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引进来”。四川旅游学院已连续举办海外中餐社团负责人研修班,取得较好反响,下一步将积极支持院校、行业组织等面向海外川菜从业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传播川菜文化。
“《条例》的出台,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烹饪专业、培育烹饪人才的信心,下一步重点从人才培养、非遗保护、文化传承、科研创新方面助力川菜高质量发展。”四川旅游学院副校长王冲说。
据了解,四川目前已有60余所院校开设了川菜烹饪、餐饮管理、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年输送专业人才近2万名,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全链条的培养体系。院校通过“校企共建”,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不断推动川菜教育从“师徒相传”向“标准化、科学化”跨越。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