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马安妮 通讯员 户倬毓 袁玫
前不久,一堂别开生面的“美食公开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第三学生餐厅开讲,15名学生与15位银龄援建老师同上“舌尖上的劳动课”,将春日枝头的榆钱变成餐桌上的美味。
活动现场,师生们手持工具来到校园内采摘榆钱。“要选取嫩绿微展的榆荚,这样的口感最清甜。”食堂师傅冯娟边示范边讲解采摘要领。师生们轻捻枝条,亲手将鲜嫩的榆钱收入竹篮。
操作台前,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草木芬芳。冯娟现场演示关键工序,“榆钱需经三次淘洗去杂质,拌粉要分次添加确保均匀。”师生围聚操作台,指尖轻揉间,翠玉般的榆钱渐披“雪衣”,化为松散的待蒸颗粒。当首屉榆钱饭揭盖时,晶莹剔透的成品引发阵阵惊叹,不少学生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刻。最后,撒上一撮细盐,淋几滴香油,春天的滋味在舌尖绽放。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美食公开课’,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摘榆钱、拌面粉,自己动手做的榆钱饭清甜软糯特别好吃,比外卖香多了!”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韩淅卓说。
该校区自2022年开设“美食公开课”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41期特色课程教学,有615名师生参与。
“今年我们创新形式,把食堂变成劳动育人课堂的同时,也作为师生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窗口。后续计划开设6-8期新疆美食特色课程,让更多疆外师生成为宣传新疆美食的名片,讲好新疆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热爱这片土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校园管理部负责人周文杰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