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的技术革命重构行业格局,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游戏规则被彻底颠覆。在激烈的产业革命面前,各大车企都不得不重新面对一场风雨飘零的彷徨和格局重塑的格斗。

但是,在这场勇敢者的游戏里,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汽集团。

因为面对行业巨变,40多年的沧海桑田,作为业界龙头的上汽集团早已将“敢为人先”的变革勇气和大开大合的调整能力镌刻在基因里。

自1984年第一辆桑塔纳参数图片)从安亭流水线驶下开始,这家企业就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改写了中国汽车工业史,留名于汗青之上;如今面对新能源浪潮,上汽集团再次展现出战略转身的凌厉身法,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继续书写市场风云激荡下自主龙头的拔山之力。

2024年,上汽集团通过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抓机克危,增强经营韧劲,全年实现整车批售401.3万辆,终端零售463.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终端交付达136.8万辆,海外市场整车交付108.2万辆,不断扩大“新能源+出口”的优势。

同时,这样的表现也让上汽集团连续第三年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年销“双百万辆”的汽车集团,创新转型步伐持续迈进;同时实现营业总收入6275.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亿元。



而从投资近1500亿的技术突围,到整合增效的成本优化,再到2025年动作不断下的战略布局......一桩桩一件件的刀刃向内,是上汽直面转型阵痛,也是上汽破茧而生的时代机遇。

这样直面泰山的勇气,不仅让上汽集团迅速跳脱时代的漩涡,更是将革新的阶段性成功体现在了2025年的一季度报里。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汽销售整车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实现营业总收入140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34.4%。

从2024年的直面泰山到2025年的逆势上扬,上汽集团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传统车企转型的典型路径:以自主品牌为矛,以技术为盾,以全球化为战场。尽管挑战犹存,但其战略清晰度、执行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已为行业树立标杆。

01从资源优化到技术突围

数据不会撒谎。上汽集团今年一季度的销量表现显著回升,近百万辆的累计销量和超过10%的同比增长,让上汽集团收获到变革的阶段性成功,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其亮眼,3月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48.2%。

不仅如此,3月上汽集团完成汽车销量为38.6万辆,不仅环比提升了30.8%,更是一举夺回国内销量第一的冠军宝座。而在这其中,以上汽乘用车为主的自主品牌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销量同比增长28.4%,达到60.1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63.6%。

斩获这一成绩的背后,大乘用车板块的架构调整无疑发挥了关键作用。



去年,上汽集团将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等五大板块整合为统一的“大乘用车板块”,成立执管会统筹决策,打破原有品牌间的独立运作模式,形成“研产销一体化”的超级平台。此举有效解决了资源重复投入问题,例如研发总院统一管理四大品牌的基础开发,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实现集中攻关。

同时,上汽集团通过组织整合、技术合作、品牌聚焦、全球化布局等举措,实现了自主品牌的强势反弹。如荣威飞凡与MG品牌在3月实现零售8.7万辆,同比增长12%。

将大乘用车板块症候之后,上汽集团如同出发了全面变革的引擎一般,在4月10日举办的上汽之夜上,再次明确了技术突围的战略构想,旨在全面塑造新时代下的长期竞争力。



因为上汽集团深知,当前各类技术平权已经成为一种确定性趋势,平权将打破垄断、重构规则,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并不断驱动整个产业业务模式的再次进阶。而上汽集团要做的,正是从技术、安全、智能化、个性化和生态化着手,进入全新的个性化和出行服务时代。

在新一轮博弈中,数年间投入近1500亿元研发的“七大技术底座”落地,如固态电池、线控数字底盘等正是上汽集团面向未来所具备的底气和基础。

不仅如此,上汽集团的突围不止于平权维度,更喊出了“More than auto!”的响亮口号。这就意味着其对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上汽集团表示,用户希望“省钱”,上汽就努力打造“效率神器”;用户希望“安全”,上汽就努力打造“机甲卫士”;用户希望“好用”,上汽就努力打造智能“全家桶”;用户希望“做主”,上汽就努力搭建更多交互平台。

“传奇永不落幕,我们永远在路上。”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在上汽之夜上亮出这一金句,再次展示出上汽集团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的果敢决心与宏大布局。



可见,面向未来的上汽集团,再一次做好了准备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拥抱变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合作共进,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产品,推动“上海智造、中国品牌、全球品质”持续迭代升级、不断超越向上。其决心之大用心之精一如41年前。

02战略升级:开启全球化与智电新纪元

面向未来,上汽集团的改革不仅是宏观而磅礴的波澜壮阔,更有猛虎细嗅蔷薇般的丝丝入扣。

4月16日,上汽集团与华为终端联合发布鸿蒙智行第五品牌“尚界”,首期投入60亿,计划2025年秋季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尚界”品牌将融合华为智能座舱、智驾技术与上汽制造能力,旨在通过高性价比与科技感抢占市场份额。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预言其销量将“大爆”,而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则强调“躬身入局,拿出最好资源”。



带着“携手华为,定义‘鸿蒙智行’新势力”的美好期许,在一周后的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再一次强调技术驱动高端化,进行了详细的品牌矩阵的梳理。

期间,上汽集团清晰划分自主品牌定位:荣威主攻国民市场,MG聚焦年轻化与全球化,智己定位高端智能,商用车则强化新能源技术。例如,智己L6搭载第二代线控底盘,2026年将实现全栈线控化与AI预判控制;荣威D6以“长续航、低电耗”切入10万元纯电市场。

众所周知,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期间,清晰的品牌定位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因为品牌定位是消费者认知品牌的核心框架,它将直接影响着购买决策、品牌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如果缺乏清晰的定位,不仅导致消费者难以快速识别品牌特性,也可能导致品牌无法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同时在营销活动往往“广撒网”,难以形成记忆点。如若是上汽集团这般“家大业大”,若不同品牌、不同车型定位重叠,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竞争,稀释品牌整体价值。

因此,企业需通过精准用户洞察、差异化价值提炼、一致性叙事,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独特位置,从而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而本届上海车展上的细致梳理,对上汽集团至关重要。

另外,同样在上海车展首日,上汽集团正式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该战略设想下,未来3年上汽集团依托自身深厚的电动智能网联技术积累,将打造包括SUV、轿车、MPV、皮卡在内的17款全新海外车型,搭载全新HEV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将覆盖全球主流细分市场,固态电池等颠覆性技术也将实现落地应用。

作为出海步伐最早、出海销量最多和出海成绩最优的上汽集团,自2001年第一次实现乘用车产品出口以来,在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过550万辆(截至2024年年末),成为“出海最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连续8年汽车出口第一、连续3年海外年销量超100万辆。



目前,上汽集团已经建成最全的出海体系,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的汽车产业链,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而随着海外战略3.0的发布,上汽集团也将继续积极打造本地化体系生态和全球汽车品牌。

显然,从资源优化到技术突围,从品牌梳理到积极推动合作,从国内排阵到海外布局......上汽正在用一场体系化的转型证明:当黄浦江的潮水转向时,最先感知趋势并重构航道的水手,永远拥有穿越周期的底气。

历史螺旋上升的轨迹里,上汽集团作为穿越过合资黄金时代的龙头企业,面对新时代所塑造下的机遇与挑战,正以更澎湃的创新势能,在新能源纪元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