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篇内容分享自微信公众号“刘哲涛”

刘哲涛是每年负责真叫卢俊线下演讲ppt内容创意的老师,完整感知并见证了房地产这些年的变化以及真叫卢俊的价值主张

今天,我们从他的视角,看一些不一样的内容,以下为正文



行业观点 + 商业模式 + 沉浸场域

这样的内容,堪称商业大杀器

4 月 24 日,在上海最大的影院,卢俊面向 1000 多名观众,做了一场发布会,呼吁行业要重视产品、做产品力转型



理性观点,感性感召

160 页 PPT 承载 2 小时内容,在沉浸场域,最大程度辅助论述观点、调动情绪、强化记忆

最终,坚定地表达了主张,完成商业转化

如果在地产行业、或对地产感兴趣,很多观点相信深有感触;哪怕不是,你也会感受到优质内容带来的震撼

卢俊有着固定的、表达“热烈”的方式

找个场地,用 2 小时,把一年间对于地产的洞察,面向上千名地产人讲出来



他从地产公司辞职,成为自媒体人,用个人演讲输出行业观点,这已经是第 9 年了



我不敢说多么懂地产,但我看到了卢俊的偏执:9 年来,他一直呼吁行业要“提升产品”

也实实在在影响了行业



越来越多地产同行,认同“单盘主义”理念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

我特地去看各平台风评,有人说:

客户真的需要这些细节吗?

相比好地段、好配套……产品细节不过是自嗨罢了

他们觉得,卢俊还活在自己的幻影里



卢俊在行业,一直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地产行业二十年来的共识,不是“做好产品”,而是“唯快不破”

我问卢俊:几年前,记得你很认同一家开发商,小区地面凿水槽,很多人性化细节……那家公司怎么样了?

卢俊说:基本退出内地市场了,拿错几块地,一直亏钱

在大家都把油门踩到底、抢钱抢地盘的时代,精雕细琢打磨产品,是不合时宜的



在那个疯狂时代,睥睨天下的王者,是高调激进大开大合的恒大,是把刚需楼盘做到极致的万科,是最会滚雪球的资金周转大师碧桂园

“做好产品”真的只是自嗨吗?

卢俊也曾迷茫过,直到地产的势头,戛然而止



市场按下暂停键、房价不太可能继续涨了,最先倒下的,正是这三家上个时代的王者

突飞猛进的时代,正式翻篇



卢俊在演讲开篇,就是在反复在讲这件事:动荡之后泡沫消散,地产也必然回归商业常识

产品力,是唯一破局之法

不是可有可无的策略,而是必须看到的战略



行业外、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有太多凭产品突围、甚至逆袭的案例

比如,胖东来



胖东来名气如此之大,但它只是一个在四五线城市起家的超市

把服务做到极致,就能迸发出如此能量

放在几年前谁敢信?



胖东来的茶叶业务,只占自身经营比重的 3.6%,做了 3 年,2024 年销售额直追茶业老字号“天福茗茶”



还有很多,连做梦、写爽文、拍爽剧都不敢这么造次的行业奇迹

开创历史的哪吒、黑神话·悟空、流浪地球……异军突起的 DeepSeek、小米汽车、霸王茶姬……



这些都是这个时代,一次次被市场印证过的产品红利

再反观当下的地产,为什么这样的红利,从未大规模爆发?



有 3 个当下很难突破的魔咒:

第一、2020 年,房价一定会涨的信仰已经被彻底打破了,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负面情绪需要消化;

第二、房产中介、销售渠道,八仙过海鱼龙混杂,加剧了市场的混乱程度;

第三、地产开发商长期野蛮生长形成的基因,今天甚至不会面向客户,讲好产品的卖点、故事



在混乱的市场下,必然是做多错多,买房者的直觉告诉他:不要买才是最佳选择

于是地产行业进入恶性循环





这些思考,都是卢俊这几年的不甘、迷茫、顿悟、坚定……他奔走呼吁、希望改变

他说:这些年,很多人离开地产行当,留下的人,必须相信点什么、做点什么

既然选择留下,就必须相信地产的未来,注定是美好的

可是,光明未来的印证在哪呢?

中世纪的欧洲,黑死病和文艺复兴,就是灾难和重生的典型代表

地产行业能不能站在废墟之上,迎来百花齐放的“文艺复兴”呢?

这,就是卢俊演讲第一部分标题的由来





文艺复兴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定是基于“看到了确定性”

过往,房地产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房价一定会上涨”



“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增值”……下手慢就没了

疯狂的年代你爱买不买,购房者反倒是博弈的弱势方

今天呢?房价的确定性不存在了,新的“确定性”在哪?

有家房企是这么做的:所有人公认的、最难交付的,明明白白先让你看到

比如:水景,最难开发、最难维护

再比如:业主社群,最难界定、最难感受



麓湖,把这两个最难的点,让所有用户提前看到了确定性

于是成为了成都现象级项目,几乎垄断了当地超高净值客群



还有一家房企,在 2023 年房地产行业暗无天日、无数公司暴雷倒下的时刻……

老板顶着所有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入局



这家房企两年间迅速崛起,就用了一招,让客户看到了绝无仅有的确定性——现房销售

在开发商拼资金周转的年代,期房是必然选择

但今天,愿意回归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个商业世界最最基础的常识,就能迅速获得信任,毕竟你卖我的房子肯定不会暴雷烂尾



这家房企不仅打响了旗号,也获得了市场溢价、得到当地政府扶持,一举多赢



卢俊说,这是回归常识,“笨办法”带来的奇效



今天没有了调控、整顿,就连政策,也在频繁地鼓励“做好产品”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







人本精神



市场大环境切换,需要从业者们必须要有不一样的思考和行动

房价信仰不光影响产品研发,还会影响客户心态

为什么产品必须要变,其实背后,是客群的决策逻辑变了



当客户都知道买到手的房子不再能获得财富增值,那他们购房的理由,自然也发生了极大变化

记得自己十几年前买房时,大家的共识就是掏空家里所有钱包,All in

这也不是啃老,而是父母已经没购房名额了,孩子第一套房的贷款比例、利率……

都是最友好的

倾尽全力帮孩子买到,就是实实在在帮全家人赚到

所以,那时客户的买房逻辑很简单:有多少钱买多少钱,梭哈就完事儿了



房子嘛,买就买了,早晚升值,对家庭来说房子只是财富跳板

口头说“买房是大事”,其实行动都还挺冲动的

可如今,升值难、置换频次降低。既然决定买房,就是实打实要住的,所以愈发谨慎、周全

于是,至少又分化出两条决策坐标:

比如,审美风格导向;再比如,家庭决策导向



第一、审美视角

至少,首先要合乎自己心意,对吧?

于是,新贵、老钱、土著……不同客户的审美偏好分化,出现了



当下的楼盘,如果想着照顾、讨好所有人,意味着起手就失去了所有人

必须特立独行、迎合特定人群,甚至可以激进、张扬



第二、 家庭视角

其次,不光符合自己的审美,还要兼顾家庭决策

雷军曾说,一个家庭是怎么决定买一辆车的?一般是男主人先挑 3-5 个,拿给女主人参考

而女主人就算不太懂参数,也会有自己的决策逻辑

最可怕的,就是女主人手握非常正当、且强势的——“一票否决权”



雷军投女主人所好的方式,就是着重讲:防晒、车机、车漆

于是小米 SU7 的女性车主比例高达 40%



今天买房也一样,兼顾到女性视角,就能吃下产品红利

帮助女主人推进决策,是每个人地产人必须要看到的、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事

比如,略显夸张的衣帽间和化妆区,入户设置一个很大的洗花池……

只是功利性地堆砌配置,可能无法兼顾用户的深层诉求

审美视角、家庭视角……这些都是在行业底层逻辑发生变化时,需要的新思路





幕后创作小花絮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理性的观点,配合感性的表达,具备最强的、穿透人心的力量

你可能发现了,这两部分 PPT 画面,就是围绕这个展厅——



进行的创意延伸

第一章《文艺复兴》,采用展厅右侧的油画创意





第二章《人本精神》,用展厅左侧的雕塑做切入





为什么选择这几个雕塑,其实也算是埋下了一个小彩蛋

从左到右,分别是:

1. 小孩 宠物

2. 女主人(鲜花,洗花池的案例)

3. 男主人

4. 还有一个很苦闷、被女主人否定的男主人(女主人一票否决权)

这算是身为幕后创作者,植入的小巧思

很多微妙的动态,比如流浪地球风格的漫天飘雪、茶山雾气、闪电火焰、海浪暴雨……









现场观众哪怕只能看出一两个、甚至只是隐约感受到不同,就能极大提升临场体验

当然,还可以提高卢俊的观点渗透率、提高观众们被影响的概率

前两个章节结束,来到第三个章节,话题关于“如何把产品和用户关联匹配”

页面过渡是这样的:

次元壁被打破,展厅出现了一个身影



精准匹配

这部分,是卢俊的咨询产品发布环节



围绕行业,卢俊开辟了一块新业务,高客单、重投入

让这个业务能被行业接受、认可,重点是阐述行业变革的必要性,还有他本人能帮助房企转型的信心、决心、以及具备相应能力

提升信任感的关键,是打造方法论



比如,房地产营销,只能被用户挑挑拣拣、指指点点,陷入不断自证的恶性循环吗?

卢俊认为,行业从“快”切换到“好”,最重要的抓手,就是用“人格化”重新打造一个个符合当下客群的楼盘产品



只有先让楼盘具备人格属性,用户才会找到共鸣,进而在看盘的过程中,找到身份认同



就像手机的山寨机时代,什么功能好都给你安排上,最终拿出来的产品只能是不伦不类

今天,房地产开发商要从做面面俱到的山寨机,转向做有文化和品牌加持的 iPhone 了



这背后,当然有一整套系统化的思考和行动逻辑

卢俊展示了更多,会让地产人受到触动的核心观点



同时发布了他的巡讲计划,面向行业,把他的思考全面开源



其实,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扫码报名



落地为王



最后一个章节:产品力迭代的背后是什么?是开发商的组织能力

在追求“快”的时代,一个个楼盘一个个户型,就像一张张复印件,千篇一律

为了赶工期,一晚上出 8 组设计图纸,这是不可能有人格的

慢下来,把产品做扎实、做好、做出特色,才可能迎合当下客户、市场

才可能在这个周期,活下来



当下的地产行业,需要怎样的执行力呢?

不妨把目光转向今天的行业老大,保利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开发的流程,可以想象是一条流水线:一个模块做完,再流转到下一个工序,有条不紊

但弊端在于:没法生产出极致的、偏执的产品。因为后置工序,会受限于前置工序

保利彻底颠覆过往项目推进模式,它做到了“打通所有部门

所有内部部门、外部伙伴……一起探讨需求,一起协作,一点点推敲取舍权衡,在一张总图上共创出最终的楼盘、公区、户型……



这样确实会慢,但既然速度不重要,非常确定的是,精工出细活,效果肯定会更好



围绕产品研发的组织架构,一定是接下来整个房地产行业必然经历的变革



尾 声

结尾部分,是卢俊对于行业的期许

首先,还是给信心:鸡汤也好鸡血也罢,既然大家还在牌桌上,就必须要有信念感,相信行业会更好

行业不会消失,但一定需要从业者们先看到变化,然后坚定、执行

房地产作为人类最大的需求和情感寄托,需求永远存在,行业终将向前



作为幕后人员,我个人,非常喜欢、且得意于这最后几页,风吹过沙漠的视觉场景设计

正如黑死病后的欧洲迎来思想解放,地产行业的至暗时刻或许正是重生的序章

当最后一粒沙尘落定,唯有紧握产品力这把钥匙的人,才能在废墟之上叩响未来之门



卢俊送出的的花束,与他的演讲,恰似这个时代下,地产行业最珍贵的两样东西

柔软的人本温度,坚定的行业信仰





带着这样的期许,希望能和更多人一起,一起发现、一起尝试,一点点改变



然后一起:细水长流,天长地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