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本田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宁德时代、Momenta、DeepSeek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标志着这家日系车企正式开启“智电一体化”转型。这场合作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强强联合,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结构变迁的缩影--中国智能电动技术正从“跟随者”跃升为“定义者”,而传统车企的转型路径也被彻底改写。
技术破局:三巨头补齐本田“智电木桶”短板
本田此次合作精准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电池三大核心领域。
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磷酸铁锂电池与CTB电池一体化技术,解决日系电动车续航短、成本高的痛点,预计首搭于烨品牌第三弹车型,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低温性能优化30%。
Momenta: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全场景辅助驾驶方案,覆盖高速/城区领航、自动泊车等高阶功能,目标实现L3级自动驾驶能力。其量产经验(累计合作车型超140款)将助力本田快速落地智驾功能,适配周期缩短至3-6个月。
DeepSeek: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座舱系统,语音交互响应速度提升40%,支持多轮对话与场景化服务,首搭于烨品牌S7、P7等车型,并通过OTA升级持续进化。
这一组合拳直击传统车企转型痛点:宁德时代弥补电动化短板,Momenta破解智驾研发高投入难题,DeepSeek重塑人机交互体验,形成“技术-量产-迭代”闭环。
战略转型:从“本土化适配”到“中国技术主导”
过往合资车企核心技术由外方主导,中国团队仅负责本土化适配。此次合作中,本田直接将中国企业的技术方案纳入全球车型开发体系,甚至计划将合作成果反向输出至海外市场。
通过绑定“智电三巨头”,本田构建起以中国为核心的智能电动供应链网络。例如,宁德时代在本田日本枥木研发中心设立办公室,Momenta的“无图智驾”技术突破地域限制,均为全球化技术输出奠定基础。
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智能汽车技术迭代速度的碾压性优势:Momenta的“世界模型+强化学习”方案已领先欧美车企两代技术,DeepSeek的AI交互系统每日可完成百万级场景训练,宁德时代的CTB技术让电池包体积利用率突破72%。
行业冲击:新合资时代开启“技术普惠”战争
市场层面,预售开启1小时订单破万,顶配版GT较竞品便宜1.6万元却多出L2+智驾、座椅加热等配置,以“技术平权”颠覆10万-20万元市场价值标准。
产业层面:Momenta市场份额达60.1%(超华为+车企自研总和),DeepSeek接入20余家车企,宁德时代稳居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中国“智电三巨头”形成技术-生态壁垒,迫使跨国车企放弃全栈自研幻想。
模式层面,从“单点采购”转向“深度共创”,例如本田与Momenta联合开发端到端大模型,与DeepSeek共建AI训练数据集,技术合作深度远超传统供应商关系。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中国智能电动技术从“产品输出”升级为“标准输出”。正如本田烨品牌GT车型所示:主驾AI沉浸式运动座舱与副驾“款待空间”的设计哲学,已跳脱出传统日系车的功能主义,转而定义智能时代的出行体验范式。
长远来看,这场合作或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规则。中国技术企业通过“模块化赋能”成为智能电动时代的“安卓系统”,而传统车企则演变为“集成商”与“品牌运营商”。当本田GT的驾驶乐趣与DeepSeek的AI服务、Momenta的智驾安全深度融合时,汽车产业的竞争维度已从“机械性能”升维至“生态协同”。
一场没有退路的产业革命
本田的“中国技术豪赌”,既是传统车企求生欲的集中爆发,也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转移的标志性事件。当宁德时代的电池、Momenta的算法、DeepSeek的AI成为智能汽车的“新三大件”,这场由技术普惠驱动的产业革命,终将倒逼所有参与者重新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在智能电动时代,汽车的核心价值究竟由谁定义?答案或许早已写在中国企业的技术代码与市场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