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召开干部大会。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刘晓光,北大医疗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梁军及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参会。会上宣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大医疗合作管理委员会、北大医疗党委执委联席会的任免决定。


管理经验与学术积淀赋能国际医院发展

北大医疗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宣读干部任命:为进一步深化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大医疗集团全面共建合作,共同引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突破与创新改革,在北京大学、平安集团充分酝酿基础上,经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大医疗合作管理委员会、北大医疗集团党委执委联席会研究决定,刘晓光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梁军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执行院长。


刘晓光院长:传承北大基因 融合平安优势 开创国际医院发展新局

新任院长刘晓光在干部大会上表示,获任国际医院院长深感责任重大,衷心感谢北大医学部、平安集团及北大医疗的信任与重托。他指出,经过十年发展,国际医院已成为北大医学体系与社会资本办医融合的典范。


针对未来发展,刘晓光院长提出三大核心方向:

一是双轮驱动,筑牢发展根基。强调国际医院需坚守“北大品牌”与“平安优势”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传承北大医学“厚道” 精神,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中体现北大水平;另一方面融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生态,服务其2.42亿客户资源与学习高效管理经验,打造“健康管理 - 诊疗 - 康复”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实现“人民的医院为人民”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

二是战略协同,明确发展路径。提出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将国际医院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依托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 + X”创新布局,重点推进“五大特色”建设 —— 特色学科、特色专家人才、特色差异服务、特色诊疗技术、特色设备环境,目标成为平安医疗健康生态的旗舰医院与医疗改革的标杆。

三是团结奋进,夯实管理保障。强调党建引领与班子协作,提出“以事业为上”的干部人才理念: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注重调研与群众意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强化学科带头人作用,培育中青年骨干;坚守清廉底线,维护班子团结,以“一年一台阶”的务实举措,推动国际医院在医教研管各领域实现突破。

梁军书记:团结协作,凝聚发展合力

国际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梁军代表全院对刘晓光院长的加入致以热烈欢迎,向北大医学部、北大医疗集团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回顾十一年历程,梁军指出:“从奠基到全面运营,我们传承北大医学‘厚道’精神,践行平安‘双轮驱动’战略,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等核心指标创历史新高,这是全体职工拼搏的成果。”


面对新机遇,他提出:

一是要强化政治担当,以高度政治站位推动国际医院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确保管理理念与发展规划精准落地。

二是要坚持团结协作,打造坚强有力领导集体。与刘晓光院长共同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纪律与执行力,推动党政协同、上下一心,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要聚焦务实创新,攻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紧扣上级部署,牵头推进“1033学科工程”,深化医险协同机制,全面升级国际医疗中心,加速“智慧医院”建设,努力建成“行业领先、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医院。

乔杰校长:锚定战略定位 推动国际医院高质量发展

乔杰校长充分肯定国际医院自2014年开诊以来的跨越式发展成就,强调医院作为北大医学体系与社会资本办医的标杆,始终牢记韩启德老校长“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的嘱托,在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管理创新等领域成效显著。


乔杰校长对新领导班子提出三点期望:

一是,坚定政治立场,成为忠诚可靠的“引航者”。要求国际医院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卫生健康政策融入管理各环节,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二是,勇于担当作为,勇做干事创业的“实干家”。面对改革深水区挑战,新班子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谋划医院战略蓝图,直面难题和挑战,聚焦运营效率提升、强化医疗质量安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尤其要发挥刘晓光院长在医院管理、应急医疗保障等领域的丰富经验,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凝聚全员合力。

三是,做北大医学部和北大医疗战略部署的“践行者”。强调国际医院作为北大医学 “临床医学 + X” 创新体系与平安集团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生态的融合载体,守正创新,持续探索,依托北大医学部附属医院的学科共建资源,结合平安集团在科技金融、医险协同的优势,在智慧医疗、全病程管理、跨境医疗等领域探索“北医 - 平安”特色模式。

最后,乔杰校长表示,相信刘晓光院长到任以后,国际医院一定能够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勇敢迎接各种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北大医学部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国际医院的发展,继续为国际医院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与政策保障。

继往开来 共绘国际一流医院蓝图

北大医疗自2003年成立以来,依托北大医学部“医教研管”一体化支持,已形成“管理赋能、学科共建、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四大支柱。此次会议正值国际医院发展关键节点。未来,将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依托北大医学部60余年医教研积淀与平安集团科技金融优势,以“管理赋能、学科提质、服务升级”为主线,在刘晓光院长的专业引领与全院领导干部、全体医护的协同配合下,加速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持续提升诊疗能力,深化医教研管一体化发展,朝着“国际一流医院”目标稳步迈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续写新的篇章。

刘晓光院长简介


刘晓光

1966年5月19日出生 中共党员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主要从事脊柱退行性骨病、肿瘤、外伤、微创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自2003年起担任多项行政任职,从事医院管理。

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疼痛医学中心副主任,北医三院疼痛中心主任。

曾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院长(2006-2012年)、科研院长(2012-2017年),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兼任,2013-2015年),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2020-202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疼痛科主任。

社会任职

● 国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微创学组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理事、骨科分会委员、微创学组副组长,疼痛分会常委、秘书长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微创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

●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委会主任委员、大学附属医院学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性医院协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

● SPINE杂志中文版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北京大学学报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等

学术成就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首发基金、首都特色发展基金、中央保健基金和教育部“985青年基金”等多项课题,基金共3000余万元。已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140余篇,主编、主译、参与编写和翻译专著15部。主持编写专家共识3项。拥有11项国家新型实用创新专利。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46名,博士后5名,省部级学科带头人14名。

获奖情况

● 中国医院协会授予 “优秀医院管理干部”

● 全国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 北京奥运会卫生保障先进个人

● 被中组部、人事部选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模范代表参加60周年国庆庆典

● 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 北京大学王-杨奖等荣誉称号

● 70周年国庆被国家卫健委推荐为全国医生代表登上彩车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 中国医师奖提名奖,入选“中国好医生”人物

●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二等奖(两项)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华夏医学科技奖

● 北京市优秀中青年医师“名医奖”

● 王-杨奖教金

● 北京大学“良师益友”奖

● 中华医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 中华骨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

● 首届COA国际会议和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论文奖等

编辑&责编 | 业务拓展部 王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