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考上协和医学院的孩子,这辈子可算是有着落了,毕竟协和是可以挂名清华大学附属医学院的存在呀。而最近却有大量经正规培养出来的、真材实料的医学生赶忙声明,自己虽然是从协和毕业的,但并非是通过“4 + 4”录取模式入学的。

还记得网上有一位农村的医学生逆袭考上了清华协和联合培养项目,他赶忙就说明自己真的是“5 + 3 + 3 + 2”的培养模式,而这个模式才是普通人通常会经历的,至于董小姐那种“0 + 4”的培养模式,估计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咯。



真“哥大毕业女生”却被协和拒绝,成绩接近满分,哪里不如董小姐呢?

这个“4 + 4”培养模式本就不是为一般学生准备的。想想看,要是4年就要求一个学生博士毕业,那他起码得是个学霸呀。按照董小姐的录取原则来说,协和分明可以录取一个更加优秀的、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校本部的学生。

可现实情况是,确实有这样从正规名牌院校毕业的优秀女孩子却未被录取,她最近只能在网络上感叹一句:“王校长,你可真是保护这些二代,结果翻船落水了。”



这位女生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当年她申请协和这个培养模式时,所学专业是化学,而且是在美国就读的那种完全符合“4 + 4”读医学院标准的专业。要说成绩的话,她也是近乎满分的完美程度,虽然比不上更厉害的高手,但肯定要比董小姐这样每天游手好闲的人强得多吧。

说起颜值,这位女生还开了个玩笑,说最起码自己的眼睛不长在脸的正中间。最近董小姐的消息传来后,她想了一晚上,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哪点比董小姐差。



最后她可能想通了一点,要是录取了像她这样毫无家底的学生进去,那估计现在在网上讲述那些有家世景的特殊学生情况的就是她了。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原本以为这种情况只限于一些编制岗位,可能存在提前预留的嫌疑。没想到院校的推荐录取模式同样也脱不了干系。



“4 + 4”模式埋没了不少人才,可那些被埋没者或许恰恰是对医学怀有最深热爱的人

也许从各个角度来看,“4 + 4”模式都并非普通学生学医的最佳途径,但普通人心中这份对医学的热爱不应被忽视。其实在现实中也有不少精彩且振奋人心的例子,比如北大有位学霸叫陈如月,他曾经也申请过协和的“4 + 4”模式。

失败之后,即便已大学毕业三年,他仍不甘心,于是重新参加了高考,就为了报考临床医学专业,而去年他成功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一次,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8年制的本博连读专业。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陈如月和董小姐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两人刚开始都学经济相关专业,陈如月学的是北大的经济管理、金融学专业,然而在半路转行之后,两人所走的道路却不同。我们不能否认,陈如月走得确实比很多人都要艰难。

从北大毕业还能重新参加高考,这一点就已让很多人深感震惊,而且现在他又选择了相对而言没那么“高端”的上海交大学医,而非清华北大,但这样的选择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热爱医学的人。



倘若以后同样是在顶尖医院,患者想要找人医治时,大家自然会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学霸,因为大家相信他的热爱会促使他对这个专业认真负责。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