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目前市场竞争呈现“强者恒强、生态决胜”的格局时,长安汽车对此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动下,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凭借技术迭代与市场先发优势加速崛起,而传统燃油车业务占比较高的车企则面临转型压力。

这一结构性变革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并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面对历史性的时刻,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上海车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正在转向‘智能化的下半场’,决定企业优胜参数图片)劣汰的关键因素——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二者几大因素正是长安汽车的三大优势。”



对于长安汽车接下来将全面迈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新阶段,朱华荣也立下了几个目标。

力争到2030年,总销量达500万辆,其中长安系品牌销量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300万辆,海外销量120万辆,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再看一份成绩单。

就在4月11日举行的长安汽车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长安汽车公布了2024年长安汽车营收数据为(全口径)2767.2亿元(含阿维塔153.5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自主板块新能源收入占比达46.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海外销售收入占比20.2%,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268.4万辆,创近七年新高,同比增长5.1%,连续五年实现同比正增长。而且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新能源销售73.5万辆,同比增长52.8%;海外销量53.6万辆,占比增至20.0%;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持续提升,以年销222.6万辆、占比83.1%的表现,成为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延续了稳步向上的势头,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大关,新能源表现格外亮眼,仅3月份销量就达87,036辆,同比增长62%。值得一提的是,截至4月10日,长安自主品牌销量已累计突破2835万辆,成为首个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

而面对目前市场竞争呈现“强者恒强、生态决胜”的格局时,长安汽车对此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多动力技术重塑竞争格局

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多动力已成为车企保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长安汽车在本次上海车展带来长安启源Q07、阿维塔06、深蓝S09三款数智新汽车,长安启源E07深蓝G318、阿维塔12等明星车型也齐聚展台。

并宣布,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将坚持BEV、REEV、PHEV、HEV、ICE多动力路线不动摇,面向全球推出45款全新产品,其中新能源37款。

众所周知,全球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拐点。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区域市场需求分化加剧,单一动力路线已难以满足车企全球化竞争需求。在这场变革中,长安汽车以多元化技术路线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燃油、混动、纯电、氢燃料的立体化动力矩阵,为行业提供了一份“中国式多动力突围”的样本。



而作为转型核心载体,长安启源被赋予“技术先锋”与“规模担当”的双重使命,不仅承载着长安品牌全球化规模扩张的重任,更以颠覆性产品创新重塑主流家用市场格局。

“长安启源作为转型的先导,长安引力燃油车要深度电气化,放眼全球赢得规模。长安启源要智能重构能源和空间,打造新的经典产品。”在上海车展接受记者专访时,长安汽车副总裁叶沛表示。

作为长安启源首款战略车型,启源Q07以12.98万元起的售价正式入局新能源SUV市场,凭借“中型SUV尺寸、大型SUV空间、豪华SUV体验”的定位,试图在竞争白热化的细分市场中开辟新赛道。



但启源Q07如何“技术溢出效应”打破行业内卷化竞争?

在叶沛看来,Q07的差异化策略——以中型SUV尺寸实现越级空间、以插混系统兼顾续航与经济性——为其开辟了独特赛道。同时依托全球化供应链控制成本,并加速智能化功能落地,启源Q07有望在中端市场站稳脚跟。

除此之外,长安启源还通过开展“我为国宝种竹子”等活动,深化“公益+品牌”营销新范式,跳出了传统车企单纯赞助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长期IP运营、用户深度参与、与产品战略协同,正在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品牌资产。随着Q07等新品的上市,这种“责任竞争力”有望助推长安启源在新能源赛道实现价值突围。



在今年车展上,从新车发布信息看,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已经陆续亮相,并通过各种营销赚足了眼球。但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一些汽车品牌,仍然在“捍卫”着燃油车的发展之路。

长安引力序列就在上海车展举行了智慧新蓝鲸500Bar暨长安汽车经典车型焕新发布会,并宣布旗下三款经典车型逸动、CS55PLUS、UNI-V全面焕新新蓝鲸500Bar发动机。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转型加速的行业背景下,仍将对燃油车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通过技术革新与市场调整延续燃油车竞争力,形成独特的战略布局。

叶沛谈到,“用引力和启源组合起来,在主流的家用市场进行全市场的布局,我们在布局产品组合的时候,就考虑了它的高低动力形式、智能化形式,产品谱系组合和技术,阶层的搭载宽度的组合。我们是协同进行布局,不是左右互搏的情况。”



接下来,面对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车企已经从“卷价格”到“卷技术”“卷品牌”,乃至“卷服务”“卷智驾”。

这种极致的竞争背后,是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大变革加速演进,长安汽车也在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

按照规划,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在新汽车科技产业链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其中,未来5年将投入超200亿元,加速AI大模型研发应用,推动端到端智驾加快研发上车。在低空经济领域,长安汽车将投入超200亿元,快速推动飞行汽车产业发展;预计今年底长安新一代飞行汽车将完成试飞,到 2028年长安的人形机器人将生产下线。

穿越全球变局的新航海家

面对当前全球形势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对长安汽车未来规划,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将强化战略思维,以‘稳健勇进’为总基调。”

但同时,长安汽车也将继续落实三大计划,即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深入推进、智能化“北斗天枢2.0”计划加快落实和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全面提速。

值得一提的就是长安汽车的“海纳百川”计划,该计划即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5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万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去年,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技术革命、地缘博弈、产业重构”三重变局的叠加冲击。面对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战引发的产业链震荡,以及全球新能源转型节奏分化,长安汽车以“技术韧性+战略弹性”构建出海新范式,在动荡中开辟出一条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进阶之路。



目前,长安汽车已建成9个海外工厂,其中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长安泰国工厂将于今年5月投产。未来,长安汽车将把五大海外区域市场提升到与中国市场同等的战略高度,全球布局将从3000万辆市场容量扩展到5000万辆。

“我们要把长安当作成一个本地化公司来运营,比如在欧洲就是‘欧洲长安’。”在朱华荣看来,能否实现人才本地化,决定了长安汽车未来的成本。与之前长安在海外市场员工100%都是中国人不同,如今一个新的变化是海外市场员工40%为中国籍,60%为本地人。

为了加速长安汽车在海外五大区域市场的本地化,朱华荣在内部实施“5+2”方案,即派5个高管到海外某市场连续工作两个月,让整个集团都对海外具体市场有了具象化的认知和策略。

“目前第二套方案也出来了,就是要派海外五大区域市场的总代表出去,由他们来把握所在地区的战略、策略、投资的节奏等。”朱华荣表示。



在朱华荣看来,存量产品全球化的机会在于将其打造为全球经典产品,而不能是国内萎缩的款型,“放逐”到海外。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长安汽车出口销量从2020年的8.2万辆提升至2024年53.6万辆,同比增长47.9%,基本完成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独联体、欧洲五大区域总部布局。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为100万辆。

不难看出,长安汽车“出海”是一条渐进式全球化路径。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再到品牌文化输出,逐步突破技术壁垒与市场偏见,以高性价比、智能化优势重塑“中国制造”形象。长安汽车的全球化战略以技术为核、本地化为基,通过“产品+品牌+生态”的立体布局,也将展现中国车企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型路径。

毫无疑问,长安汽车正在快速进化成“新汽车生态孵化器”,成为新汽车技术的策源地。

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将面向全球推出50款全新数智产品,同时将全面迭代三电核心技术,推进固态电池逐步量产,突破高压快充等技术瓶颈等,2025年年底启动新一代飞行汽车试飞,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自动驾驶,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所有这些技术新成果和硬实力,都将成为支撑长安汽车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战略武器。

正如朱华荣所言:“当别人还在讨论如何规避贸易壁垒时,我们已开始参与制定新全球化时代的游戏规则。”在这场百年产业大变局中,长安汽车正以“技术主权”重塑中国汽车出海新范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