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9调注意!车辆段54辆平板车需要立即转场!”“27027次司机,四场6道列车准备编组!”早上8时,兰州北站调度大厅已是一片忙碌,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联控指令声此起彼伏。路翔快步穿过两排调度席位,深蓝色制服袖口磨出的毛边无声诉说着这个特等编组站的工作强度。几秒钟内,三个调度指令已被传向不同岗位。这位编组站的“中枢神经”,正以惊人的多线程处理能力,指挥着这座西北最大路网型编组站的运转。
37岁的路翔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北车站调度指挥中心甲班值班站长。经他调度指挥,一列列标有“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字样的钢铁驼队,载着光伏板、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驶向远方。
他是编组站里的“多核处理器”
兰州北车站是兰州局集团公司管内最大的路网型编组站,主要担负兰州局集团公司管内陇海线、兰新线、兰渝线、包兰线、兰青线等干线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包括直达列车的中转、机车换挂、货运检查及检修车辆的取送等作业。
编组站作为运输组织的“中场发动机”,在确保路网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值班站长负责统筹协调全站的行车、调车、货检等各项作业,在确保车站运输安全高效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路翔的办公桌摆放着2部电话、1部对讲机和4个电脑屏幕,用来与各生产岗点保持调度联系。有时候间隔几秒钟,电话就要响起。在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这位37岁的铁路“指挥官”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线程处理能力——左手握着发烫的对讲机布置解体计划,右手在调车作业示意图上画出流畅的折线,目光却始终锁定大屏上跳动的车流数据,一个个调度命令从他这里传向列车司机、下属车站调度等多个岗位。
临近中午,下行车流迎来密集到发时段。指挥中心各调度员陆续领取食堂送来的盒饭,边吃边紧盯电脑屏幕,时不时地接电话、点鼠标,手、眼、嘴及大脑都异常忙碌。“给我留点汤啊!”路翔盯着屏幕头也没抬地对同事喊了一声。此刻,他还顾不上吃午饭。这样的场景,对于入行15年的路翔早已是家常便饭。从连结员、调车员到车站值班员,他像一列不断升级的动车组,在调车场、驼峰楼、调度台等多个关键岗位完成“全科目修炼”。
争分夺秒让中欧班列“链”通世界
2013年以来,兰州北车站作为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进出“国门”中欧班列的必经之路,被称为“一带一路”上的“新驿站”,途经车站的中欧班列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中欧班列通道网络越织越密。“现在每天平均有近30列中欧班列需要在该站进行作业,从接车进站,到完成列检货检、列尾、机车换挂等技检作业,再到整列安全驶出,整个流程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一分钟都不敢耽误。”路翔说。
想要提高线路利用率,让车接得进、开得出,压缩非作业时间是关键。路翔结合入行十多年来调车、行车、站调多岗位的复合经历,围绕兰新线车流特点、运输需求,总结了一套“调预报、盯禁溜、巧用调机、活用线路”的工作方法,提出班组优化措施26条。在2023年兰州北发车场防溜停车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他又围绕新设备、新特点,紧盯力争“1分钟、确保3分钟”的发车要求,优化发车条件确认及发车联控指挥等环节,争分夺秒压缩发车准备时间,实现了兰新线列车以开促编、以编促解、以解促接的良性运转体系。
精准作业筑牢物流安全基石
兰州北车站连接陇海、兰青、兰新、包兰、兰渝等铁路干线,是西北地区铁路网络的“十字路口”,它对推动制造业发展、促进商贸流通业繁荣、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兰州北站要是堵了,整个陇海线、兰新线都得堵。编组站多解、快编对于提升西北区域路网整体运转效率至关重要,现在车流持续高位运行,我们必须紧盯每一项作业环节,加强各岗位联系沟通,才能更好地优化提升运输组织工作。”路翔说。
为打通运输组织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调度甲班梳理总结多年运输组织经验,形成了一套“班前交流清、班中动态明、班后分析勤”的管理办法。2024年,该车站先后4次刷新出入车纪录,调度甲班全年8次获得联劳班排序第一名、6次获集团公司奖励。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二个年头,这些钢铁驼队的“最强大脑”们,正用毫米级的精度守护着亚欧大陆桥的畅通。
■人物档案
路翔
中共党员,1988年11月出生,2010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北车站调度车间甲班值班站长。曾获得2024年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感动兰铁·2024年度人物”等荣誉。
■记者手记
走进兰州北站调度大厅,扑面而来的是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和对讲机里的联控指令。值班站长路翔站在大屏幕前,目光如雷达般地扫视着跳动的车流数据,双手同时处理着调车计划和列车编组指令。他就像这座西北最大编组站的“中枢神经”,以惊人的效率指挥着钢铁驼队的流转。
15年扎根一线,从连结员到值班站长,路翔见证了中欧班列从无到有的飞跃。面对日益增长的车流,他带领团队创新作业方法,将班列中转时间压缩至30分钟。采访中,他反复强调:“我们的工作差一秒钟都可能影响全局。”在调度台的方寸之间,这群铁路人用精准到秒的作业,默默守护着“一带一路”的物流大动脉。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写满了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