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快要退休的朋友,来我办公室索要新书;只见他愁容满面,寡寡欲欢,我问其故,他说,还有一个月就要在岗位上退休了,真不知以后的日子如何打发?现在就开始整晚睡不着,发起愁来……我一听,觉得他这是典型的“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其实大可不必焦虑惶惑。
在城市里工作的人,每个人都有面临退休的那一天;退休只是在一个单位里放下所担负的工作,不要去走“朝九晚五”上班的固定流程,是生命劳动的一种形态和状态,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退休,是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后从台前退到幕后的华丽转身,也是开启颐养身心、让位年轻人奋发的一个里程碑;按说这个一个好事,既利人又利己,有什么可焦虑和发愁的?!如果真要为退休发愁,既说明自己的恋位心太重、太强,还反映出一个人不舍得自己既得利益,不知道知足和惜福。要知道,人生也就几十年,不要让工作成为人生的全部;一个人不要试图工作到终老,那样身体也吃不消,到头来,必然会影响人生的幸福度和圆满度。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还在工作,就会产生价值;不工作了,人生就没有价值或体现不了价值,这其实是很片面的认识,更是一种误区;仅仅把人生价值或成功定位在工作或职业上,并不恰当,因为人生色彩斑斓,并非只有单一的灰色颜色;工作只是众多“色彩”中一种深厚底色,它可以为人生创造满满的厚重感和丰盈感,擘画出更多美丽的图画。但是一个人如果坚持把工作一辈子当成人生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当然,那些私人企业家在建立庞大的企业帝国时,一直殚精竭虑干到老,这种事例也是有的,但不是普遍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累死在岗位的新闻也时有听闻,这也是我们应该看到的负面后果,令人唏嘘惋惜!不值得羡慕和仿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提前“交杖”给子女的,过起了退休和隐居生活,潇洒、自在、惬意。
工作时努力工作,不负韶华,退休后就要学会“转频换道”和享受人生的丰硕成果,开启另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努力把自己调频到自己认为舒适的“频道”和状态中,不必纠结退休后如何打发光阴。
工作有工作的乐趣,退休有退休的乐趣;我见过许多已退休的朋友,退休后过得非常惬意和滋润,不用看别人脸色行事,不用匆匆忙忙的赶早班车去上班,更不用担心开车堵在路上造成迟到……他们按自己的“活法”,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我劝那个朋友,要想一个月后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现在就可以酝酿建立上班与退休之间的“缓冲带”,让过度的焦虑与怆惶缓缓过度到情趣、爱好上面,这样就不会出现退休后一下子受不了或产生“度日如年”的错觉。如何建立“缓冲带”呢?就是在自己的众多的情趣与爱好中物色一至几种身体能够承受、又最喜欢、最愿意去做的兴趣事,将它们“拎起”、调配到退休生活中,缓冲焦虑;例如,以前没空去修炼的书法、没空去看的巨著、没空去做的吹拉弹唱演艺、没有去参加的舞蹈社团、武术组织、没空去关注的朋友圈、很少使用的图书馆借书证……等等,都梳理捡拾起来,这些都是丰富退休生活的最佳途径和形式,只要捡拾得当,投以热情,融入其中或痴迷下去,退休生活定会不孤单、不落寞、不无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也有退休后的精彩;谁的退休生活不是这样适应和调整过来的呢?!顺便告诉大家:还有三个月我也将退休,我无惧亦无忧,换种活法去生活。
二0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 本文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