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空中,飞机发动机失灵,这无疑是一场噩梦。2014 年 11 月 10 日,南航 CZ3739 航班就遭遇了这样的绝境。然而,正是一位 “替补” 机长的关键操作,让机上 263 人的生命得以挽救,书写了一段航空史上的传奇故事。
这趟 CZ3739 航班,原计划从珠海机场起飞,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机上搭载着 250 名乘客以及 13 名机组人员,大家都怀揣着对目的地的期待,丝毫没有预料到即将来临的巨大危机。
当时担任这趟航班机长的是贺中平。他是一位经验极为丰富的老飞行员,在部队时就有 15 年驾驶轰炸机的经历,退役后投身民航事业,累计安全飞行时长超过 20000 小时。
不过,由于年龄渐长,南航出于对他身体状况的考虑,安排他担任 “替补飞行员”。但这绝非是对他技术的质疑,相反,他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经验在南航内部是备受认可的。2014 年 11 月 10 日这一天,原本执行 CZ3739 航班任务的机长临时有事,贺中平临危受命,紧急补位成为该航班的机长。
航班于当晚 20 时 30 分左右从珠海机场顺利起飞,一切看似都在正常运行。大约起飞半小时后,也就是 21 时左右,飞机已经爬升至 35200 英尺(约 10700 米)的高空。
突然,飞机毫无征兆地剧烈抖动起来,与此同时,驾驶舱内警报声大作,各种警示灯疯狂闪烁。紧接着,一股刺鼻的金属烧焦气味弥漫开来,还伴随着淡淡的烟雾。贺中平机长和副机长杜若飞瞬间意识到,飞机出现了严重故障。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贺中平迅速对故障情况进行判断。他发现飞机的左侧发动机已经失速,这意味着左侧发动机停止了正常工作,无法再为飞机提供动力。而在高空飞行的飞机,一旦失去一台发动机的动力,就如同折翼的飞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贺中平机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果断。他迅速按照应急操作流程,在短短 8 秒内就果断收回了左侧发动机的油门,避免了因发动机故障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发动机起火甚至爆炸。
这 8 秒的操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贺中平机长多年的飞行经验和对危机情况的精准判断。在那紧张的时刻,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而他的这一操作,为后续的应对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虽然暂时控制住了发动机故障带来的直接危险,但贺中平心里清楚,目前的状况依旧极其严峻。飞机仅靠右侧发动机维持飞行,飞行姿态变得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失去控制。而此时,飞机正处于山区上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失去控制坠毁,机上 263 人将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贺中平深知,他肩负着全机人员的生命安全,绝不能有丝毫的退缩和犹豫。经过短暂而又快速的思考,他当机立断,决定紧急备降广州白云机场。因为广州白云机场有着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和专业的地面保障团队,选择在这里备降,能最大程度提高机上人员的生还几率。
做出备降决定后,贺中平机长迅速通过无线电向地面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他的声音坚定而清晰:“南方 CZ3739,爬升过程中,一发失效,一发失效,请求雷达引导,紧急备降广州……”
塔台管制员在接到贺中平机长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后,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架飞机遇到了故障,更是 263 条鲜活的生命正处于生死边缘。管制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争分夺秒地展开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一方面,他们立即协调安排 CZ3739 航班优先降落,调整了机场的航班起降顺序,推迟了后续航班的起飞和降落时间,为 CZ3739 航班腾出了一条安全的降落跑道;
另一方面,紧急联络机场地面指挥人员、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急救团队等相关部门,告知他们即将有一架故障飞机紧急备降,要求各部门迅速做好救援准备工作。一时间,广州白云机场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应急状态,各部门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场严峻的挑战。
在与塔台沟通协调备降事宜的同时,贺中平机长还要时刻关注飞机的各项飞行参数和状态,努力保持飞机的稳定飞行。此时,关闭了左侧发动机、仅依靠右侧发动机提供动力的 CZ3739 航班,在空中出现了剧烈的抖动,飞机的飞行姿态变得异常难以控制。
贺中平机长全神贯注地操控着飞机的驾驶杆和各项操纵装置,凭借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顽强的毅力,艰难地与飞机的不稳定状态作斗争。他深知,稍有不慎,飞机就可能失去控制,坠入下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而在飞机客舱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突如其来的飞机故障让乘客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飞机的剧烈抖动使得正在发放餐品的机组人员站立不稳,踉跄摔倒在地,餐车和餐具散落一地。
客舱内的照明系统也因为故障突然中断,整个客舱瞬间陷入一片黑暗,乘客们的惊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尽管乘务组人员迅速通过广播向乘客们解释目前飞机遇到了故障,并正在采取紧急措施,但恐慌的情绪依然在客舱内迅速蔓延,许多乘客因为极度害怕而出现了情绪失控的情况。
贺中平机长在驾驶舱内虽然无法直接看到客舱内的混乱场景,但他能想象到乘客们此时的恐惧和无助。为了稳定乘客们的情绪,他通过机内通话系统紧急联系到了客舱乘务长。
他用坚定而沉稳的语气告诉乘务长,自己有信心和能力将飞机安全降落,但在此过程中,需要乘务长全力安抚好乘客的情绪,确保乘客们不要因为过度恐慌而在客舱内四处乱跑,以免发生意外,危及自身和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
然而,客舱内的恐慌情绪并没有那么容易平息。尽管乘务组人员不断在客舱内穿梭,对乘客进行安抚和解释,但部分乘客的情绪依然处于失控的边缘。看到这种情况,贺中平机长决定亲自通过广播向乘客们讲话,给他们吃下一颗 “定心丸”。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然后用平静而有力的声音说道:“本人经过严格的训练,有能力控制好情况,有能力将大家安全地送到陆地上。” 这句简单而坚定的话语,通过广播传遍了整个客舱。
在那极度紧张和恐惧的氛围中,贺中平机长的声音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慌乱的乘客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安慰。客舱内原本嘈杂的惊叫声和呼喊声逐渐减弱,乘客们的情绪也开始慢慢稳定下来。他们选择相信这位素未谋面的机长,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他。
此时,CZ3739 航班距离广州白云机场还有一段距离,而飞机的状况却越来越糟糕。右侧发动机因为要独自承担飞机的全部动力需求,负荷极大,随时可能出现故障。飞机的抖动愈发剧烈,飞行高度也在逐渐下降。
贺中平机长知道,必须加快降落的速度,否则飞机可能无法坚持到抵达机场。但加快降落速度意味着飞机的抖动程度将会更加剧烈,客舱内的乘客们也将面临更大的不适和危险。
然而,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贺中平机长只能咬咬牙,继续小心翼翼地操控着飞机,向着广州白云机场快速飞去。
随着飞机逐渐接近广州白云机场,贺中平机长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进行最后的降落准备时,他需要精确地控制飞机的速度、高度和下降角度,确保飞机能够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而此时,飞机的各项操纵系统因为长时间承受巨大的压力,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和失灵。贺中平机长只能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飞行经验和对飞机性能的深入了解,通过手动操纵的方式,艰难地调整着飞机的各项参数。
在飞机即将降落的那一刻,贺中平机长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跑道,双手稳稳地握住驾驶杆。他不断地调整着飞机的姿态,让飞机以最佳的状态接近跑道。
终于,在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操作之后,CZ3739 航班的起落架稳稳地触碰到了广州白云机场的跑道。贺中平机长迅速拉起飞机的扰流板,同时踩下刹车,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一段距离后,最终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一刻,整个飞机上的人都仿佛从一场噩梦中苏醒过来。客舱内,乘客们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他们为自己能够劫后余生而感到庆幸,也为贺中平机长和全体机组人员的英勇表现而鼓掌喝彩。
与此同时,早已在机场待命的消防救援车辆、医疗急救车辆以及地面保障人员迅速冲向 CZ3739 航班降落的位置。消防人员迅速对飞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没有火灾隐患;医疗人员则立即登机,对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救治。
幸运的是,经过检查,机上 263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伤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贺中平机长以及全体机组人员的冷静、果断和专业。
事后,贺中平机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顾起当时的惊险一幕,依然心有余悸。他表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自己虽然也感到紧张和害怕,但多年的飞行训练和经验让他迅速冷静下来,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他坚信,只要自己保持冷静,按照应急操作流程进行处理,就一定能够将飞机安全降落,将乘客们安全带回到地面。当被问到为什么能够如此坚定地向乘客们承诺安全降落时,贺中平机长微笑着说:“作为一名机长,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是我的首要职责。
在那种情况下,我必须给乘客们信心,让他们相信我,相信我们整个机组团队。而我也有这个能力和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安全回家。”
南航 CZ3739 航班的这次成功迫降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贺中平机长凭借着他在危机时刻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赞誉和尊敬,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 “中国最美机长”。
他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航空界的一段佳话,激励着无数的飞行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勇敢应对,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守护好每一位乘客的生命安全。
在航空领域,每一次飞行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而飞行员们则是保障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贺中平机长在 2014 年 11 月 10 日的这一英勇壮举,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卓越飞行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也为整个航空行业树立了榜样。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 “责任重于泰山”,什么叫做 “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每一位翱翔在蓝天之上的飞行员,都能以贺中平机长为楷模,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危机时,都能像他一样,冷静、果断、专业地应对,让每一次飞行都成为一次安全、愉快的旅程。